第A37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买盒西红柿,就可查到种植场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湾这样监督食品安全
买盒西红柿,就可查到种植场

台湾的各大超市所售食品果蔬,大多数都有追溯码
果盒上6088001112A11号码就是食品的追溯码
 

N本报驻台记者 关永辉

本报台北专电 毒胶囊、毒奶粉、毒蜜饯……大陆的食品安全一次次敲响了警钟,一水之隔的台湾,也相继曝出塑化剂、毒蔬菜等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哗然。

虽然台湾在食品安全管控上也有过惨痛的经历,但相对而言,以“安心”为口号在全球行销的台湾食品,2007年率先建立了食品追溯制度,朝野联手,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监管机制。

[监控]果菜盒上识别码查出前世今生

说起食品安全,就免不了要提起台湾2007年在全世界率先建立的食品追溯制度,消费者只要在网站上输入产品包装上的追溯码,即可以全面了解生产者、产品来源地和生产的过程。近日记者在台北闹市区的顶好超市看到,绝大多数水果、蔬菜、肉类的外包装都贴有一组号码,乍一看还以为是条形码,并无特别之处,其实是代表其身份证的追溯码。

据了解,在台湾的超市,消费者买一块猪肉或买一盒西红柿等农畜产品,只要输入追溯码,就能查出它的前世今生。以猪肉为例,消费者在农产品追溯网上输入相应产品的追溯码后,可查到这块猪肉是经过哪家食品公司加工屠宰、大切块、小切块、包装以及具体的时间,还可以查到生猪是哪一家养殖户的,养殖场的猪崽出生、断奶改喂食饲料、接种疫苗等具体的时间,直至出栏的最后时间。

台湾“卫生署”介绍,这种追溯制度把食品从原料来源、生产、收成、加工、运送、销售等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视为下一阶段的源头,在各阶段进行记录和登记,并建立事后追踪系统,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以有效控制和处理。

[严打]加大惩处力度打击黑心商人

去年台湾塑化剂事件曝光后一个月不到,也就是在6月11日,台湾“立法院”蓝绿“立委”在短时间内迅速三读通过“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正案”,加大对制售黑心食品的惩处力度。

原先的“台湾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业者制造、加工、贩卖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被处6万元(新台币,下同)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若危害人体健康,被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在18万元至90万元之间。而这样轻的惩处力度被认为对黑心食品制售者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为此在修订后的法律规定、行政处罚方面,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业者最高可被处罚600万元;如果确认已危害人体健康,最高可被处以7年有期徒刑,另科罚金1000万元。

台湾法律界人士表示,按照“食品卫生管理法”相关规定,制售假冒食品可能判罚并不重,但检方对这类案件还以刑法求刑,采用一行为一罪、一罪一罚,最高合并刑责仍然可达30年,罚金甚至高达上亿元。这样的惩处力度足以让造假者倾家荡产。

本月初,台湾“行政院”通过“食品安全管理法”第八条修正案,食品企业应申请登录、建立产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供应来源及流向的追溯、追踪系统。这意味着台湾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食品企业必须建立追溯机制。从技术上,台湾不断完善这项制度,正在建设三网合一的“安心食品履历追溯云端运用计划”,今年7月份该技术将正式投入使用,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能在食品上架前获得控制与解决。目前全台15家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加入该计划。

[曝光]民间机构曝光台很有威慑力

台湾民间机构则是捍卫“安心食品”的另一股力量,目前在台湾较有影响力的有台湾“消基会”、“董氏基金会”、“绿色和平组织”等。

“消基会”申诉部主任吴明岛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问题食品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有不少人因食用有毒的“米糠油”和“假酒”却得不到赔偿,“消基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80年成立的,其中一项功能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运作经费来自民众的捐款。

用数据说话、曝光问题食品,这是“消基会”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法宝。“消基会”每个月都会抽检市面上的食品,送到实验室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通过媒体公布,每年这方面的投入达1000万元。

民间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能否让相关企业心服口服?吴明岛说,“消基会”自身设有实验室,且通过认证,如果自己的实验室没能力检测某项产品,便委托其他实验室。所以,“消基会”公布的数据是具有权威性的。“我们的检测报告,对问题食品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一些厂商甚至要求修订法律,不允许民间机构公布检测报告。”吴明岛说,这种修法动议被采纳的可能性很低,毕竟民间团体是保护台湾消费者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不可能被剥夺。

台湾民间机构不断与厂商角力,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上月,台湾“消基会”针对去年的“塑化剂事件”,为529名消费者免费提起团体诉讼,向相关厂商索赔金额达78亿元,创下“消基会”历次为消费者提起团体诉讼的最高索赔金额。

[把关]应对食品安全措施已形成

台湾目前已形成一整套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机制:及时公布问题食品信息,媒体详尽报道相关涉案产品与厂商名单;所有受影响产品被勒令下架;司法部门持续追踪非法添加剂流向;未使用不法添加剂的厂商则将产品送检以证清白。岛内处理食品安全事件,这些都是惯用的手法,由于信息公开透明,也能有效阻止不实信息的传播,对市场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记者驻台期间,岛内媒体一直在讨论台湾该不该开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牛肉进口这个充满争议性的问题。根据台湾现行的法律,肉品是不允许含有瘦肉精的,所以台湾各地“农委会”及相关检验部门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近期加强对市面的牛肉检测,不少超市、农贸市场、餐厅都被检出牛肉含有瘦肉精,被要求下架,相关的新闻资讯在第一时间通过各大媒体发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