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红会仁爱基金蹊跷捐赠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会仁爱基金蹊跷捐赠
事发陕西;主动上门,捐的是万辆劣质自行车,流向的是大国企和老干局
捐赠的自行车上面喷有“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捐赠”字样
 

N华商报

就在中国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事件引发信任危机的2011年,另一个离奇的捐赠事件也在进行着。

主要为了助学、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公益基金——“仁爱基金”,通过其下属的“志愿者工作办”陆续向陕西捐赠了上万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大多没有流向需要“雪中送炭”的群体,而是捐给了大型国企和一些地级市的老干局。

据人民网报道,昨日记者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获悉,中国红基会已开始调查有关情况,如情况属实将严肃查处,并通报结果。

劣质自行车出厂价100宣称700

一提起停放在公司游泳池的200辆自行车,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生产办负责人郭公利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2011年8月1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仁爱基金志愿者工作办向该公司捐赠2000辆自行车。但还没发放完,就因为质量有问题、职工骂声一片陆续收了回来。

当西飞公司、澄合矿务局等企业离退休干部、职工纷纷抱怨红十字会捐赠给他们的自行车质量太差时,肯定料想不到,捐赠号称价值700多块钱的自行车,实际上只值140元,实为天津一个家庭式的自行车作坊拼装而成。

该自行车的生产商,天津市福×自行车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大龙(化名)向记者证实,事实确实如此。据赵大龙称,2011年,他总共卖给了“中国红十字会”一万辆自行车,采购价格130元到160元不等。

据记者了解,西飞公司工作人员所说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仁爱基金志愿者工作办”(下称志愿者工作办)2009年2月4日挂牌成立,办公地点位于西安南二环西段永安大厦。

“仁爱西部”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至今,志愿者工作办已向陕西十多家单位捐赠了上万辆自行车。

“雪中送炭”变成“锦上添花”

从“仁爱西部”综合新闻能看出,志愿者工作办的在陕捐赠,2010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2010年,捐赠物品主要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而2011年至今,换成了自行车和救护车。

数据统计,2011年至今,该志愿办总共捐赠14950辆自行车,其中捐给陕西单位的13950辆,7750辆流向了延长石油、陕煤化、西飞公司、合阳县澄合矿务局等大型国企,捐助对象为企业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劳模,更像是“锦上添花”。

在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方面,自2011年以来,该志愿办在陕捐赠了13辆救护车,但9辆捐给了大型国企。其中,半年内先后2次向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捐赠了6辆救护车。

4月20日,在西飞游泳池内,记者见到了这些收回来的、标着“弗斯特”牌子的自行车,车上落着厚厚一层灰,做工较粗糙。

工会副主席王丰说,因为受捐的自行车数量不少,曾希望对方发个公函,但对方始终未发,也没给、也没要任何票据,自行车就送来了。

焦点

为啥要主动联系捐赠?

渭南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市直离退休党委书记陈学敏介绍,“仁爱基金”送来的700辆“弗斯特”牌自行车每辆价值728元,总价值55万元。经研究700辆自行车分配给“市直部门离休干部和市直部门曾担任正县实职的退休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大多都是70-80岁的老人,其实都骑不了,但是可以将自行车送人呀”。

陈学敏说:“我们从来没有向哪个部门申请过要自行车,都是红十字会主动提出向我们捐赠的。人家捐赠不可能是名牌,无偿送来的为何不要呢?”

但很多受捐者却很纳闷,为啥志愿者工作办要主动联系,给他们单位捐赠自行车?是钱多的捐不出去吗?

老干部待遇都不错 为啥还要捐?

渭南市检察院接受捐赠的消息遭到网友的质疑,荣耀渭南网的一网友说:检察院离退休干部缺自行车吗?其实,这些获捐的离退休老干部大多都有令当地很多家庭羡慕的收入。例如,合阳县检察院干部雷灵太每月工资2300元,看病费用全部报销。今年63岁的合阳县检察院退休干部张会亭每月工资2000元以上;67岁的获赠者黄启荣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是2600元钱。

渭南市法律工作者程英晏认为,澄合矿务局在合阳县是最大的企业,也是最好的企业,据说去年该局组织歌咏比赛都花了360多万元,仁爱基金救助这样的“弱势群体”,令人难以信服。

没有票据 红十字会怎么上账?

“仁爱基金”为何如此偏爱这些大企业?这是很多了解此事的人共同的疑问。难道这些企业真的“穷”到了需要捐助的程度吗?

其实不然。例如,多次接受“仁爱基金”捐赠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10年底,集团总资产1448亿元,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72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69位;而陕煤化集团,自称中国西部煤炭航母,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2010年5.8万元。

对于这样的捐赠对象,渭南市一位一直关注此事的媒体工作者这样认为,“这样的救助更像是一种福利,根本体现不出资助效应。”

很多人都表示不解: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捐赠,一片纸的票据收条都没有,中国红十字会怎么上账呀?是管理混乱还是有人试图浑水摸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