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陈鹏辉
附一医院开展转移性肾癌新疗法
本报讯近期,福建医大附一医院泌尿外科成功运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肾癌”,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和转移病灶的同时,术后辅助分子靶向治疗,大大延长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据介绍,“转移性肾癌的分子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是晚期肾癌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只消灭肿瘤细胞,不会误伤正常细胞,就像神枪手一样指哪打哪,避免了以往癌症化疗“敌我不分”的局面出现。
肾细胞癌对放化疗高度抵抗,免疫治疗是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疗效十分有限。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这一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
“中国移植受者健康状况调研项目”结果公布
日前,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发起,中国透析移植研究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主办,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国移植受者健康状况调研项目”结果公布。
调查表明,大多数移植受者表示其健康状况良好,生存质量较佳,但移植受者针对移植治疗相关知识、术后生活注意事项、合并慢性病相关知识、免疫抑制剂剂量调整及副作用管理等信息需求较多,但是事实上对这些需求的满意度仍有待提高。
各移植中心都非常重视对移植受者术后的健康管理,几乎所有肝肾移植中心都对出院后受者开展了系统的健康教育。但由于医护工作繁忙,目前肝肾移植中心举办健康教育活动的频率明显低于医生所认为的合理的健康教育频率。同时,90.4%的移植受者认为参加俱乐部活动可对康复知识有更多了解。
调查还显示,无论是肝移植医生还是肾移植医生均认为术后康复最关键的三点是:定期随访、按时服用免疫抑制剂、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这也是移植受者术后长期获益的三大准则。
协和医院外科成功在腹腔镜下重建人造新膀胱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在腹腔镜下施行根治性切除膀胱癌后,再为患者重建人造新膀胱,不仅解决了患者术后终生挂尿袋的痛苦,并且提高了生活质量,消除了心理负担。腹腔镜下重建人造新膀胱技术还填补了我省空白,成功率达100%。
据蔡伟忠副教授介绍,重建人造新膀胱技术是先在腹腔镜下完整地切除膀胱后,再在腹腔镜下完成新膀胱与尿道吻合术。该技术具有并发症少、病人痛苦轻、康复快等优点,病人能与术前一样“原位排尿”。
省二院康复医院周末康复专家进社区
时间:5月6日上午
8:30—10:30
地点:王庄街道五里亭社区福马路和长乐中路十字路口钱隆首府前广场。
内容:包括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病、颈性眩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慢性疾病的康复诊疗,测血糖、血压和饮食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