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蔡学伟 文/图
本报讯 大多数人都有过患病的经历,在你被疾病折磨的时候,也许家人不在身边,也许朋友不能相陪,然而有一抹白色,却始终无悔无怨地陪伴你的身旁,为你的康复殚精竭虑,他们就是被称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们。
在即将到来的5·12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进莆田市第一医院,来到这群护士中间,向您展示“天使”们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
在灾区白色是生命的希望
汶川灾区的16个日夜,条件十分艰苦,苏美云和一群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白色的尊严
早上8点,换上一身白色护士服的苏美云准时来到神经外科病房,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观察病人的各项身体指标。
现任莆田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护士长的苏美云,从事护理工作已有十几年时间。“护理工作就像一门艺术,要把工作当成搞艺术来做,把医疗‘疗’进患者的心里。”苏美云经常这样对身边的护士说。
苏美云说,2008年,她曾是福建省首批赴汶川灾区救援的医疗队成员,在灾区的16个日夜是她护士生涯最大的人生财富,也是她更加热爱护士工作的源动力。
汶川地震后的第四天晚上,苏美云与灾区救援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赶到地震灾区。到达后的第二天,她便赶往青城山参与救护工作,可以说16天的时间里,她有10天是在爬山中度过的。
有一次他们接到通知,说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在地震中脚骨折了,在青城山中的一个简易木板房里,急需医护人员前去救护。得知情况后,医疗小分队立即开车赶往目的地,可到了山脚附近,车辆就无法通行了。于是,苏美云和几个小分队成员每人背上几十斤的药物和器材开始徒步上山。由于山路在地震中损坏,队员们只能沿着陡峭的山坡艰难前行,几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老人所在的简易房。晚上9点多,当他们回到驻地时,苏美云已经累得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白色是当时灾区人民最想看到的颜色之一。”苏美云说,因为有“白衣天使”出现的地方,就有生命康复和延续的希望。在汶川灾区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白色的尊严。
直面误解男护士扛起半边天
林青山说,男护士体能上比女护士强,在操作仪器上也一点不比女护士差,男护士吃香着呢
急诊科的林青山和徐俊富是莆田市第一医院仅有的四名男护士中的两名,按他们的话来说,他们是护士队伍中的少数派,在这个以女性为主的职业里,他们承受了更多世俗的误解和压力。
林青山说,当时,他父母让他去读医科大学,是想让他当名医生,可谁知后来专业分配时他被调剂到护理专业。毕业后他以护士的身份进入医院工作,家人都不太理解他,纷纷劝他转行,因为担心邻居们知道他们家出了个男护士会笑话。可林青山硬是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而且将护士工作干得十分出色。看着儿子的投入与付出,父母最终还是默默支持了他的选择。
与林青山相比,徐俊富的护士之路相对顺利,父母对于他从事这项职业没有干涉和反对,而是给予了全力的支持。
林青山告诉记者,与女护士相比,其实男护士的优势更为明显,不仅在力气和体能上比女护士强,而且在操作仪器方面,男护士也一点不比女护士差,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胆大心细。
为了说明男护士的优势,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亲身参与的救护案例。去年年初,一位男子在凤凰山渠道旁落水并昏迷在渠道里,接到120急救中心的指令后,他和一位医生火速赶往现场,可到了距出事地点还有七八百米的地方时,救护车就无法通行了,林青山和同事急忙带上急救箱,并背上数十斤重的仪器设备一路小跑赶到出事地点。
“这要是女护士,可能就搬不动这么重的设备仪器了。”林青山笑着说道,到了出事地点后,他们发现那名男子仍躺在渠道边,处于昏迷状态,他和同事放下仪器设备立即爬下水渠,将体重近80公斤的男子抬到了岸边,随后他又给男子进行了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男子最终苏醒过来。“当男子醒来的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男护士的光荣。”
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位喝了农药的男子被送到了急诊科,林青山和徐俊富迅速赶到该男子身边,两人娴熟地将男子搬上了担架床,送进了抢救室。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急诊科护士长黄佩卿笑着说:“这位病人体重至少有180斤,要不是这两位小伙子,女护士们恐怕很难如此快地将他送进抢救室啊,难怪现在男护士如此吃香。”
“现在男护士不好找啊,许多医院都抢着要呢。”采访结束时,徐俊富笑着对记者说。
29年光阴献给了神圣的事业
50岁的护士郑碧玉,对待病人如同对待家人;为了照顾病危的病人,她可以守在病床前一晚,替病人吸痰
今年50岁的老年科护士郑碧玉,是莆田市第一医院年龄最大的护士之一,她从事护理工作已有29个年头,可以说将毕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这20多年一半献给了孩子,一半献给了老人。
郑碧玉所说的孩子和老人,并不是自己家的,而是医院里患病的孩子和老年人。她告诉记者,她是8年前从小儿科转到老年科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护理老年病人需要更多的经验和耐心,而干了十几年小儿护理的她,在护理经验上显然是绰绰有余的。
“护士的工作无疑十分辛苦,只有热爱这个职业,你才能坚持几十年。”郑碧玉说,在她的护士生涯里,护理过的病人有七八万人,每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病愈出院时,她都会打心眼里高兴。
记得2003年4月的一天,当时她还在小儿科当护士,当晚6点左右,一位家长抱着吃麦螺中毒的6岁女儿来到医院,用哀求的语气请求医生救救她奄奄一息的孩子。
郑碧玉马上把孩子送进抢救室,并配合医生对孩子进行了全力抢救,随后孩子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做进一步观察治疗。由于孩子身体十分虚弱,喉咙不断有浓痰产生,需要护士及时为其吸痰,当时郑碧玉被委派做这名孩子的责任护士。为了照顾好这名小女孩,郑碧玉一个晚上都没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到病房,给小女孩翻身,替小女孩吸痰,查看小女孩挂点滴的情况。就这样,郑碧玉一直悉心照料了小女孩半个多月,小女孩终于转危为安,从重症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并最终康复出院。
出院的那天,女孩的父母紧紧拉着她的手,对她为女儿的付出表示最真诚的谢意,她却淡然地摸着孩子的头说:“大家都是家长,孩子没事我也很安慰。”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护士他们觉得荣耀
护士郑碧玉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护理工作,她觉得要做好一名护士,除了要学会忍受劳累,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为病人着想,多学会和病人换位思考,只有让病人早日康复,只有让病人满意你的工作,你才对得起身上的白色,对得起“天使”的称号。
在对莆田市第一医院护士们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崇高”,几乎所有的护士都将这一职业视为自己的一种荣耀,尽管他们的工作科室不尽相同,尽管他们的工作年限有长有短,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着白色的尊严,践行着“天使”的诺言。让我们衷心地向所有默默战斗在护理一线的护士们说声:“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