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姿
近日,住宅市场消息不断:5月首周国内楼市成交普降。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态,未来房地产调控仍将坚持控制投资性需求,控制房价上涨不动摇。
调控继续,住宅市场依旧阴云笼罩,然而房企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却有声有色:
5月18日,中庚集团投身酒店业的首个项目——中庚喜来登酒店试营业;5月19日,泰禾集团进军商业的第二个项目——东二环泰禾广场公开……
当下,本土房企正着手探寻新的地产业务和盈利模式。这是观念的转变还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在住宅市场发展空间备受质疑的时候,本土开发商的多元化发展再次成为楼市的焦点。
【市场】房企转型越发多元
A住宅商业双翼飞行
以泰禾集团为例,从住宅起家的泰禾集团于2012年进军商业领域,第一步就在福州打造一座城两座泰禾广场。继五四北泰禾广场后,东二环泰禾广场营销中心也将在5月19日开放。
而此前致力打造精品住宅项目的三盛地产,也开始了其向商业地产进军的步伐。2012年2月,三盛在江苏扬州市中心拿下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用地,该SHOPPING-MALL综合体项目是三盛继福州闽侨大厦、泉州海洋城后又一个重点商业地产开发项目。从住宅到商业,2012年可以说是三盛开创企业的新元年。
此外,融侨、福晟、世欧等多个本土房企也都开启了进军商业地产的步伐。
B房企联姻国际酒店
除了商业地产,本地房企进军酒店业的热情同样高涨。在国内,以恒大、富力、金茂等为代表的发展商,正快速跻身酒店行业,而本土实力房企也不甘落后。
2012年,泰禾集团与美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拟投资1.2亿万美元建设五星级泰禾洲际酒店(暂定名)。该项目拥有400间以上豪华客房、8000平方米以上会议中心、福州地区最大的中餐宴会厅。同时,该项目也是泰禾集团进军酒店业的首个作品。
而同样进军酒店业,中庚集团则选择与喜达屋酒店集团旗下的五星级酒店品牌喜来登合作,以五星级标准建设中庚喜来登酒店,该项目作为福州市重点工程项目,根据超五星级酒店标准建设,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东北侧,总投资达17亿元。
C旅游地产异军突起
在房企谋划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地产日渐受宠。不少房企均表示将把旅游地产的开发作为新业务当中比较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去年,世纪金源回顾在福州打造的第一个项目——连江贵安的旅游商住综合体“贵安新天地”;今年,世纪金源在罗源湾打造的另一大型旅游地产综合体“罗源湾滨海新城”也将面市。
此外,一直立足福州市场打造住宅项目的名城地产也在今年发布了开发永泰东部温泉旅游新城项目的公告。根据公告,该项目面积约4000亩,初步规划有温泉度假旅游综合体、文化创意园、商业和居住综合用地及配套公共建设用地,预计总投资120亿元。
而还有消息称,泰禾集团在今年海交会期间还将签约连江贵安的温泉旅游地产项目。
【解析】政策“高压”房企求变
“房企转型,一部分是因为企业自身规模越来越大,得考虑多样化经营多元化发展,或看好其他产业的发展机遇,还有的则是受目前的宏观调控影响,住宅市场处境艰难,许多受困的房企就不得不转向其他产业发展,以求规避风险,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泰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住宅地产的强硬调控极大地压缩了住宅市场的利润空间,因此现在开发商都着手战略转移,不再将精力仅仅集中于单纯的住宅开发。
业内人士分析,开发商开始积极拓展新的地产业务和盈利模式,转向多产品线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一种是看重长期投资回报的商业地产,而另一种则是占据稀缺旅游资源的旅游地产。有些开发商涉足酒店业更看重的是其背后的附加价值,借以提升房企形象,或作为其项目配套提升的附加值。商业地产等其他类型不仅可以作为住宅发展的又一有利补充,更能成为企业长线发展的强大推力。
顺应市场新需求
事实上,许多开发商早已明白,单一的建房卖房的开发理念已不适宜当前或者未来更加复杂的楼市环境,而今后消费者的需求也将更加多样化,应市场所需才是关键。
而最先意识到这点的,依旧是国内的一线房企。以万达为例,除了商业地产,其业务还包括高级酒店、旅游投资、文化、连锁百货五大产业。有业内人士分析,不管是酒店还是百货,都从万达自身的商业地产延伸上下游,进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充裕的现金流,解决了房地产的资金流动问题,同时也完成了盈利最大化。
而这也是房企转型多元化发展的成功案例。
王阿忠表示,“正所谓穷则思变,变生良机。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格局。居住只是最基础的需求,市场还需有更多样更高层次的地产类型,房企更应该将眼光放长远拓展业务,向上下游拓展业务,完善产业链才能获取更多利润。”
目前这阵多元化发展之风也由一线房企蔓延至本地。在今年,本土多个实力房企同样出于对未来市场的研判,进而步调一致地开启转型之路。
【后市】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到底应该怎样应对市场调整?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多元化是房企的发展趋势,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这个实力拓展新业务。“不论是商业地产还是旅游地产,都与住宅市场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时专业性更强,因此必须有缜密的前期调研准备才能入手。重重门槛之下,目前开始多元化发展的房企也仅限于综合实力较强的房企。”
反观住宅市场,如果开发商顺应调控政策、降低利润预期合理定价、以价换量、取得较高的资金周转率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在现有条件下,住宅产品依旧是楼市中的主流基础性产品,而这个状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也不会改变。
业内人士张昭表示,从城市化发展来看,住宅市场需求依旧强劲,前景依旧广阔,只是暂时被政策所打压显得较为低迷。此外,住宅产品更容易占据市场份额形成品牌美誉度,因此原先以住宅为主的房企也不会轻易改弦更张,放弃原本在住宅市场中打下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