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性格内向不录用”有没有猫腻?
女孩如厕没纸发微博求助
□重要提醒
“最美赤脚导游”直指个人素质的重要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性格内向不录用”有没有猫腻?

 

N赵勇

青海保监局去年公开招录6名公务员,到了最后的考察环节,却有3名考生因“性格内向”、“协调能力弱”被拒录。其中,因“性格内向”被拒录的考生黄红,综合成绩排名监管岗位第一名,笔试、面试成绩也非常优秀。她多次向青海保监局索要拒绝录用理由的书面文件,但青海保监局拒绝出示。(见本报今日A34版)

之前所有的考试关都过了,也已有一系列的环节以供了解考生的情况,而用人单位并无不满,最后却因含糊其词的“性格内向”被挡在公务员招录大门外,这让黄红和同情她的广大网友如何想得通?

再怎么着,也得给个站得住脚的说法吧,黄红报考的是专业监管岗位,这是纯技术岗位,与性格外向内向有多大关联?而记者调查了解,黄红原来所在的北京某公司对她的评价是:“与同事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注重团队合作”,同一个人,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性格内向”?

面对疑问,青海保监局人事处负责人以“考察细节要保密”应付,此后再无解释。严谨的公务员招录,因为用人单位如此轻易地自由裁量而变得随心所欲,其公正性和透明度何在?

追问“性格内向不录用”的真相,不仅事关这几名考生的权益,更关乎公务员招录制度的公信力。《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的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并无性格方面的明确限制,那么,青海保监局又为何给出如此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拒录理由?

青海保监局有责任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绝不是一句“考察细节要保密”就能敷衍的。常识告诉我们,有失控的公务员招录权,就必然滋生公考乱象。公众有理由质疑这次招录藏着猫腻,甚至见不得人的权钱交易——煞费苦心拒录黄红等人,莫非是为了让关系户上位?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