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章微/文 王浩志/图
昨早,瓢泼大雨。7点45分,福州第四医院精神三科的6名白班护士早已到岗。
简短的晨会后,护士长林敏打开一把大锁,拉开厚厚的铁门,转身,关闭铁门,再上锁。这是这里的护士们每天要重复N遍的动作。“没办法,怕有些病人突然跑出去。”林敏说。
8点半左右,在病人活动室,护士扯开嗓门一喊:“开药啦!”病人自觉地拿着口杯,盛好温水,排队来领。病人的姓名、床号、样貌都印刻在护士脑中,很快护士就把药物精确无误地发到病人手中。发完药,护士还要检查病人是否把药藏在舌头下、夹在指缝里或吐在口杯里。吃完药,做操,检查身体,做手工,一切好似在疗养。在这里,病人被称为“休养员”。
黄清如当护士整整26年了。前几天,一个新入院病人挣扎时拗伤了她的大拇指。“没事,病人发病时没有自制力,也不是故意的。”黄清如没当一回事,“精神科的病人都是特殊病人,被病人打、骂、吐口水也是有的,但不是外界想象的那般经常和危险。病人不发病时挺正常的。相处久了,你会发现,他们也有可爱之处。”
这不,前几天手工课上,病人特地裁了一个心形,写上“5·12护士节,谢谢你们”。如今,卡片被护士们珍重地贴在办公室里。
1986年出生的曾冬梅是科室最小的护士,如今已是6个月孩子的妈。3年半前,她来到精神三科,和很多人一样,是恐惧和紧张的。工作一段时间后,病人对她的好反倒让她放松下来。
去年,病人起了争执,大着肚子的曾冬梅忘了自己怀孕,习惯性地冲上去想要拉开病人。护士长林敏看见了,一个箭步上去拉开曾冬梅,用身体挡在冬梅前面,就像母鸡护着小鸡一样。林敏说,年长的护士不去保护年轻的护士,会在她们心里留下一辈子伤疤,就没有人愿意留下来照顾病人。
临走前,一位病人拉着科护士长林天安的手,不让走。她俩聊了好一阵子,病人抱着林天安,脸贴着脸,说:“你是我的好姐妹。”笑容留在她俩脸上,那一刻温馨极了。林天安说:“我们把心给病人了,病人也会把心交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