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丽明 许爱琼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两个月前,莆田涵江区人民街进行了整修,可是刚通车一个多月,同一路段就又竖起了道路施工的牌子。附近居民除了觉得施工造成不便,还感到困惑:“一条路短时间内修两次,为什么质量这么差?返工花的又是谁的钱?”
【居民反映】通车不久路面就变松软
昨日,附近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这段维修的道路靠近324国道,边上有一座桥和马路相连着。此前由于桥高路低,连接处坡度很大,货车颠簸行驶中,常将沙土撒到路面上。而两个月前,有施工队进驻人民街进行施工,十来天之后,道路恢复通车,桥路间的坡度问题也解决了。
可过往的司机和行人随后发现,人民街通往324国道的一段铺好的新路又出了问题。通车几天后,路中央近50米长的一段车道就被压出了一个大坑,一旦车辆经过,路面下的小石子就会溅出来。陈女士说,车子开上这段车道,就会感觉到路面有点松软,根本就不像一条新修的路,经过的车辆只好靠两边行驶,绕开这段路。
附近一家店铺的郑先生说,施工队前两天又重新过来,挖开该段路面,随后在四周拉警戒线、放告示牌,进行重新铺设。
【部门回应】
未防护大雨冲刷,致人民街路面石子裸露
昨日上午,涵江区住建局局长刘光荣告诉记者,由于早期的道路路基下沉,人民街上的桥和路之间的落差较大,过往的土方车给整个路面的整洁问题带来了不少影响。政府部门随后投资了40多万元对此进行维护,涵江区住建局随后委托施工方重修了这一段近50米长的道路,对坡度进行缓冲。
刘局长说,当时在用混凝土浇筑路面的时候遇上了大雨,施工方未及时做好防护措施,导致路面的水泥浆被雨水冲刷走。恢复通车后,道路的小石子裸露,导致路面起毛。随后,该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返修整改。施工单位于日前进行返工,返工费用由施工方负责。至于何时完工,他表示尚无法确定。
据了解,目前混凝土路面已重新浇筑完成,等保养期过后,涵江区住建局将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