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落户公厕”直指教育老问题
网友说话
“全家都是公务员”小纠纷何以让人揪心
“42岁再买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户公厕”直指教育老问题

 

N欣城

近日广州的小学开始统一报名。今年广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比例控制在10%以内,上名校比往年更困难。一些家长为让孩子上名校,人为地制造人户分离、空挂户,甚至通过户籍部门把户口空挂到名校地段内的公厕。(5月13日《广州日报》)

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一些家长煞费苦心,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名校以抽查水电费清单等严防死守,让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我不忍心过于责备这些家长,可怜天下父母心,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是人之常情。

客观而论,“落户公厕上名校”并非广州所独有,其他城市也不鲜见,比如之前昆明某名校附近一座公厕的门牌号居然落了24个小学生的户口。至于户口空挂就更普遍了,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说,乌鲁木齐市城区有近300万固定人口,人户分离总数超过20万人,其中18万人“为了孩子上学,户口跟着名校走”。

落户公厕也好,户口空挂也罢,说到底还是老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惹祸,优质小学属“紧俏商品”,势必引发层出不穷的择校怪招。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地方政府配置教育资源时应当向薄弱学校倾斜,但不少地方基于教育政绩的需要,并不愿意这样做,只想锦上添花,让名校好上加好,以便更容易出成绩,我们经常见到“举全市之力,建设××学校”的标语,便是佐证。名校与薄弱学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人人争着读名校也就不足为奇。

如何打破这种困境?我以为,家长可以有私心,学校也可以有私心,但政府部门不能有私心,应该从教育大局出发,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统筹兼顾,既要效率,也要教育公平。

对此,有网友说得好:如果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谁还会把“公厕”当香饽饽?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