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富帅”
破案靠公安局长的乌纱担保?
□读者反馈
个案的“最牛班委”没必要扯上官本位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个案的“最牛班委”没必要扯上官本位

 

N望桉

近日,江苏省公务员面试结果出炉,南京师大公共管理学院08级行政管理班的6名班委集体高分考上公务员,分别被国税局、工商局、城管局等部门录取,他们因此被称为“最牛班委”。据悉,他们都是在大一下或大二上学期时就明确考公务员的目标。舆论热议纷纷,不少网友批评这是“官本位的大学化”、“有毒的心灵鸡汤”等。(5月15日《扬子晚报》)

一个班级的6名班干部齐刷刷考上公务员,确实够吸引眼球的,不过一下子就从中总结出“官本位”“有毒鸡汤”等负面意义,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

以官职大小评价社会地位、配置社会资源的“官本位”自然是要不得的,可这和“最牛班委”有什么关联呢?如果六名班委集体考公务员就是“官本位”,那么,为了反对“官本位”,是不是得下令禁止大学毕业生参加国考?

这显然是一种极端思维,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利,就像其他学子从大二开始就立志考研究生一样,这只关乎对未来职业的定位问题,而不能动辄贴上某个标签大加讨伐。

只要法律没有规定大学生不得参加公务员考试,这6名学子集体考公务员就无可非议。而且据报道,他们都是普通家庭出身,靠真才实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拼爹”,而是“拼自己”,这样的示范性不说有多伟大,但至少是问心无愧的,不至于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谈何“有毒”?这总比在大学无所事事混日子来得强吧。

说到底,“最牛班委”只是个案,因为少见所以成为新闻,这样的例子很难复制,没有理由把它当作某种社会现象大加引申或过度解读。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公务员违法乱纪、嚣张跋扈,就连带着把报考公务员的人群也妖魔化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