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吊瓶大国”与抗生素利益链
利用微信强奸女生
史上最乖小孩直指“听话教育”软肋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上最乖小孩直指“听话教育”软肋

 

N唐伟

近日,湖南武冈市发生一起让人颇为心酸的事情: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多名幼童被某幼儿园老师带至楼顶练习舞蹈,老师中途接了个电话下楼,将一名三岁半的小男孩忘在顶楼。未得老师指令,小男孩不敢离开,从中午12点到下午5点半,他一直淋着雨,等到其父找到他时,发现“孩子可怜地蹲在顶楼,脸上都是雨珠,冻得直打哆嗦”。(5月16日《三湘都市报》)

看到报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不少人则认为“史上最乖小孩”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事实上并非如此,从逻辑关系看,每一起偶然事件的背后,都有着必然的因素。

或许,这名可怜的小男孩不过是“听话孩子”的一个极端,但对许多老师和家长来说,这样的孩子不就是他们所要求和所希望的吗?三岁半的小男孩本该是活泼好动的,可这名孩子却有着远超年龄的反常举动,这不是“性格内向”所能完全解释了的——只能说明,在这背后,有某种违背人性和科学的教育在发挥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习惯包办一切,按照预先设定的轨道活动,稍有不从,就斥责孩子“没用”、“没出息”;不少老师更是喜欢将学生当木偶指使,不许左手写字、要求上课两手放桌上或背手坐直等,“听话”成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谁要是不听老师指令,谁就是“坏学生”。

在工具化的“听话教育”体系下,孩子只能是逐渐失去能动性,失去个性和自主性。对此,可资佐证的是:据2009年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第五。

“史上最乖小孩”虽是个案,但它无疑点中当下教育的一大软肋,过于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训示,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长此以往,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之悲,民族之悲。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