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许爱琼 李伟强 马俊杰 通讯员 徐捷 文/图
本报讯 这几天,秀屿区平海镇的不少村民都得看老天的“脸色”。趁着天晴,他们要赶紧出海收海带。因为一旦错过收成季节,海带很可能就全部烂在海上了。据了解,海带是平海镇渔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而秀屿区则共有4.8万亩海带。
近日,记者来到平海镇北峤村。上午10时左右,大多数村民已从海上拉回海带,并晾晒在沙滩上。这时,村民老欧带着渔工收成归来。老欧说,由于海带养殖区距离内陆较远,单程就需要1个半小时,他们一般在前一天半夜或当天凌晨就出海。当天老欧凌晨就出发,而5小时后,他们收上200多条绳子,每条绳子上的海带重有100多斤。装满一船,老欧才回到沙滩上,晾晒海带。船只靠岸时,老欧看到了一批熟悉的身影,他们是早已等候在那的平海边防所的官兵。
这几年来,不少村民进城打工,劳动力锐减。好在每到海带收成的季节,边防官兵们都会前往当起“助手”,帮助村民们收海带。老郭一家在外海养殖18亩海带,海带是全家的唯一经济来源。老郭告诉记者,每年阳春三月,海带进入收获高峰期。今年晴天天气比往年同期少,不利于海带晾晒,出海近一个礼拜才收成五分之一。因此剩下的海带要看天气,如果天气不好,海带将有可能全部烂在海上。“天气不好,海带就没法晾晒,真是着急。”老郭说,好在有边防官兵的帮忙,他们才有“全身而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