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台湾3招治“开膛破肚”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湾3招治“开膛破肚”
建共同管道;提前申请集中施工;推行路平专案
 

N本报驻台记者 陈惠聪

本报台北专电 同一段道路,刚修好就开挖,不断被“开膛破肚”,民众的怨言自然少不了。台北市也有过这样的历史。不过,近几年,随着一系列防止道路反复挖掘的相关法规的出台,特别是有关共同管道的建设,台北反复挖掘的现象已经很少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台北市民可参与监督,举报人可获得违规罚金的10%到50%,作为奖金。

对比:以前反复挖路面现在基本不挖了

台北是个路网非常发达的城市,道路依路幅由大而小,分为“大道”、“路”、“街”、“巷”、“弄”,道路面积约2091万平方米。仅主干道而言,台北市东西向主要道路分为10条大道,南北向主要道路分为14条大街。

多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台北道路也经历过反复挖掘的历史,因为台北地下管线密度全台第一,加上公务单位急着赶工,有洞补洞,结果只要遇到连续大雨,或道路使用频率过高,路面就会凹凸不平,不得不反复施工。特别是捷运(地铁)施工初期,挖断电线、煤气等民生管线及挖路填土堵塞交通等问题纷纷出现,致民怨沸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多年来,台北市多次赴其他先进国家或地区学习经验,进入21世纪后,更是推出了多项限制道路挖掘的法规,并推进共同管道建设。

连日来,记者走访台北多数主干道发现,除了信义路和南京路这两大干道因为捷运施工需要挖掘之外,其他主干道杜绝了反复挖掘的现象。记者从台北市捷运工程局获得的信息则显示,目前台北市虽然还有9条捷运路线正在修建中,但因为之前完工的捷运线已基本覆盖了台北的主要交通干道,这些修建中的捷运线多是连接其他已建成的捷运线,路线都较短,而涉及的主干道主要就是信义路和南京路这两条。

攻略:多种措施发力杜绝反复挖掘

1.多建共同管道

将两种以上公共设施管线设置在地下的同一个构造物内

现代都市为了维持便利的生活所需,多将各类公、民营事业的公共设施、管线埋设于地下,种类复杂交错。然而,因为各种管线的使用年限不一,加上管线埋设过程迥异,每当需要维修老旧管线或铺设新管线时,经常需挖掘道路,这也是有些道路经常出现反复挖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北各大主干道之所以能够避免反复挖掘,共同管道的投建“功不可没”。

所谓的共同管道,就是将两种以上公共设施管线设置在地下的同一个构造物内,在建设时预估未来各类管线需求后将其共置于结构体内,其布管、检修等均于该地下构造物内进行,以避免道路的反复挖掘。

早在2000年,台湾就已完成共同管道的立法。根据这一法案,台湾新开发地区、重建区及重大工程部分,均被要求优先建设共同管道。而台北更于2004年11月底,正式公告6条共同管道经过的禁挖道路及范围。记者从台北市工务局新工处获得的信息显示,截至去年,台北已有多条共同管道投入使用,共同管道干管总长超过54万公里。

随着这些共同管道的投入使用,道路的挖掘现象大大减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市民大道。台北新工处表示,自从2000年共同管道完工之后,市民大道至今未曾受理过道路挖掘。

2.提前申报挖掘再集中施工

至少保证一年内,同一路段不会出现反复挖掘

就台北庞大的路网而言,共同管道的建设还只是刚刚开始,在还未修建共同管道的区域,如何有限管理挖掘现象就变得至关重要。为此,台北市已出台《道路挖掘自治管理条例》、《道路管线设置管理办法》、《道路挖掘施工维护管理要点》等多个规范性文件。

这些规定最关键的一点是,管线机构除了紧急抢修、检修及用户连接管线工程外,应该依据其中长程计划,于每年的9月30日前,将下一年度申请挖掘的资料,由管理机关转送其他有关管线机构拟定配合措施。而参与管线机构应共同推派计划召集人,负责各管线机构间规划整合,集中施工,以避免在一年内出现不同管线机构挖掘同一条道路的情况。

与此同时,台北市还规定,市区道路新建、拓宽完成未满三年,或翻修、改善未满一年者,除主管机关核准外,不得申请在各道路内进行挖掘作业。对于各管线机构因管线新设、拆迁或换修申请使用道路时,也规定应将该机构在改路段之所有管线一并计划埋设。

台北新工处表示,这些规定的出台和落实,有效规范道路挖掘行为,至少保证一年内同一段道路不会出现反复挖掘现象。

3.路平专案弥补历史欠账

更新台北所有道路,验收不符标准的,一律刨掉重做

2009年,台北开始推行为期六年的路平专案,每年计划更新168万平方米的路面。台北新工处表示,之前,不少道路施工单位因为怕封路措施影响通行便利引发民怨,往往着急赶工期,道路质量自然没有保证,经常出现坑坑洼洼,为此不得不反复封闭施工。

通过路平专案,就是要弥补不少道路的历史欠账。台北新工处表示,路平专案是对台北所有道路的一次更新,并改善了工程文化,验收不符标准的,一律刨掉重做,借此减少路面反复维修的次数。

与此同时,在路平专案中,对管线的重新规划也是其主要内容。台北市埋在地下的管线分属9个单位,每次施工重复挖刨路面,造成地面上的人孔盖凹凸不平。台北新工处表示,借助路平专案的推行,台北正好可将这些管线重新进行设置,除了有紧急需求的煤气与自来水人孔盖保留在路面上,其他人孔盖则降到地面以下,使管线的布置更加合理,减少因管线问题出现的挖掘现象。

监督:拨打有奖举报电话可获一到五成罚金

在杜绝反复挖掘方面,台北市还建立了一套监督体制。除了对违规施工实施一系列惩罚措施外,从2009年起,台北市就鼓励全面督工,实施检举道路挖掘违规奖励制度。

据悉,在台北,施工方在施工现场需设置专用工程告示牌及说明指示牌,表明包括施工范围、施工期间等在内的多种内容,且工程告示牌上应张贴道路挖掘许可证复印件。

据此,台北市民可以了解到道路施工方是否存在违规挖掘现象。民众如发现道路挖掘行为有擅挖、超挖、未依核定日期施工、未放置工程施工告示牌及未张贴挖掘许可证等情形,就可拍照举证,并于七天内透过市民热线,或登录新工处网站进行举报。如查证属实,举报人可获得违规罚金的10%到50%,作为奖金。

台北新工处表示,截至去年,经市民举报,查处违规成案者已经超过750件。其中,2010年统计有60多件,去年减少为20多件,表明全民监督的成效比较显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