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戴时尚“美瞳”却戴出角膜炎
公益活动
春夏交替儿童感冒高发
“蛋壳技术”除髓核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蛋壳技术”除髓核
瘫痪10年的椎间盘患者重新走路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陈飞

本报讯 日前,一位因胸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而瘫痪了10年的患者,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通过先进的“蛋壳技术”,将病变椎间盘内部的髓核组织彻底清除,并将游离的钙化灶压入经空虚的椎间隙重建脊柱。术后,患者立即感觉双下肢僵硬感缓解,通过康复训练后可自行下地行走。

胸椎间盘突出瘫痪10年

来自永泰的老王今年62岁,十年前他因胸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做了一次大手术。但是那次手术不成功,术后出现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经过几番治疗才部分恢复行走功能。十多年来,老王饱受双下肢麻木乏力的折磨。今年初,老王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行走困难,基本丧失了户外活动能力,辗转多家医院门诊,都因手术风险过大而被医生建议保守治疗。

一个多月前,老王来到医大附一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经脊柱核磁共振扫描和CT三维重建等检查,医生发现老王的胸10、11椎间盘后突钙化,大小约7mm×8mm(足有花生米大小)。钙化点压迫脊髓,椎管截面积仅有正常椎管的1/2,病变部位的脊髓已经发生变性。此外,因第一次手术导致了硬脊膜与周围肌肉发生粘连,失去正常的解剖边界,再次手术难度非常大。

“蛋壳技术”安全清除髓核

附一医院院长、著名骨科专家林建华教授介绍说,突出的椎间盘位于胸髓的腹侧正中,若实施常规手术,则在显露脊髓腹侧椎间盘的同时必然损伤脊髓导致瘫痪。

手术由林建华教授亲自主刀。为能良好地显露病变椎间盘并保护脊髓,医疗组采用后外侧入路,避开了与周围组织粘连的脊髓背侧,在切除部分椎弓根后,从侧方显露脊髓及椎间盘。接着,采用先进的“蛋壳技术”,将病变椎间盘内部的髓核组织彻底清除,给突出部分的钙化椎间盘来个“釜底抽薪”,使突出的椎间盘根基松动,再从侧方仔细地分离钙化的椎间盘与硬脊膜之间的粘连,将游离的钙化灶压入已经空虚的椎间隙,并安全地摘除。为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中进行了脊柱内固定术。

康复锻炼后,又可以下地走路了

据介绍,手术全过程中,老王一直处于脊髓电生理监护下,这种设备可以敏感、特异地反映脊髓所受的机械刺激,以保证手术安全。此外,麻醉师还使用了控制性术中唤醒的麻醉方式,让患者在必要时恢复意识主动配合活动四肢,有效地判断脊髓功能情况。术中,还采取了自体血回输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异体输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及输血风险。历时4小时的精心操作,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手术。

术后,患者立即感觉双下肢紧束僵硬感缓解、灵活度明显改善,感觉亦有不同程度恢复。经过积极的康复锻炼,术后第10天,在为其量身定做的支具保护下,患者即可自行下地行走。同时CT复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已经完全被切除,脊髓的压迫已完全解除,十多年的顽疾终于得以治愈。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