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伟强 许爱琼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这几天,莆田的爱心人士都在关注一件事,那就是本报与荔城区人口计生局联合主办的“六一·爱心救助”活动。我们将从报名的人选中选出符合条件的30名贫困儿童,给予由爱心人士资助的现金。
本报发起“六一·爱心救助”征集活动以来,不断有爱心人士拨打本报热线968111,要求对报道的贫困儿童提供帮助。然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不愿留下姓名。在涵江区某机关单位上班的黄先生,昨日也加入我们的爱心队伍。他表示,自己虽然并不富裕,但看到“爱心征集令”后,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要求资助贫困儿童1000元现金,但他却一直不愿透露自己的全名。黄先生说,他是我们的“爱心常客”,去年本报发起的“六一·爱心救助”活动,他也捐助了1000元。而黄先生的爱心也感染了身边的人。昨日,黄先生有位在涵江区某企业工作的朋友,也同样捐助了1000元。
如果您也想加入爱心队伍,六一节上午9时30分,来市区正荣时代广场吧,共同见证爱的传递。
爱心档案NO.3
宝贝女儿每掉一根头发他的心仿佛都被刺刀扎了一下
由于几年前父母离异,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朱至冰不得不与爸爸相依为命。从那时起,她不仅失去了妈妈,心爱的头发也开始不断掉落。在莆田荔城区拱辰街道七步村,爸爸朱美芳常常陷入痛苦,女儿每一根掉落的头发,都像刺刀一样扎进这个父亲的心里。
今年55岁的朱美芳是个残疾人,在七步小学附近开理发店,每天三五十元的收入差不多只能糊口,而为了给女儿看病,他多年的积蓄也已所剩无几。朱美芳带着女儿寻医三年,却至今没找到药方。“医生说孩子思想负担太重,才导致脱发。”朱美芳仍不放弃,“即使借钱,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眼看至冰即将进入花季,朱美芳越来越愧疚。
为了治病,至冰和爸爸不得不省吃俭用。“爸爸理发赚钱很辛苦。”懂事的至冰说,她想尽力帮爸爸做点家务活、扫扫理发店里的头发,但每次他都不让。至冰说,今年六一节,她什么礼物都不想要,但她却有个愿望:“我不想掉头发了,爸爸看到了会好难过,我不想让他哭。”
爱心征集令
如果您的孩子或者您认识的孩子,年龄在14岁以下,且家庭贫困,请通过本报热线968111告诉我们。记得带上有关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留下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孩子、家长的姓名,学校、工作单位等信息,本报将为孩子们搭起一座爱的桥梁,尽可能地给他(她)提供帮助。
如果您想帮助这些贫困儿童,诚挚邀请您参加本报的“六一·爱心救助”特别活动。爱心人士、爱心家庭、爱心企业、爱心团体,可通过本报热线968111报名。您的一个小小善举,能给这些身处贫困的儿童带来最大指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