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周德庆 文/图
本报讯 河面上漂着死猪、塑料垃圾,还有厚厚的一层白沫,底下河水像墨水般乌黑,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恶臭,四条这样的黑水沟,呈“三横一竖”的布局,穿过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南厝村、东阁村,近年来,这一直困扰着三个村庄的上万村民。
因为这几条河流承担着这几个村庄的排洪和灌溉,长期以来,村民们不仅要忍受着恶臭生活,还不得不用黑水种地种菜。昨日,记者沿着黑水沟一路走访,发现造成污染的源头主要是散布在村庄各个角落的畜禽养殖场。
河水发黑发臭河面漂满白沫
南厝村位于福清龙高半岛的重要交通线——大真线附近。昨日,记者一进村口,一阵恶臭就随风飘来。恶臭正是从村民所指的黑水沟飘出来的。沟宽约5米,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沟被称做“直沟”,承担着村里的排洪和灌溉。
记者看到,在“直沟”里,沟水黑如墨,死猪、塑料垃圾、生活垃圾和水浮莲等几乎把渠道堵塞,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水流是在慢慢蠕动的。村民陈依伯告诉记者,像“直沟”一样的黑水沟还有三条,被称做“横沟”,这四条黑水沟在南厝村中心附近汇聚,然后穿过南厝村,流向东阁村,最后流入福清湾。
记者沿着黑水沟走到入海口,一路都是又黑又臭的污水。不少村民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其他选择,他们种水稻和种菜都只能从沟里抽水浇灌。记者根据公开的资料估算,岑兜村、南厝村和东阁村的村民合起来有上万。有村民说,“真担心吃了用这种水源种出来的庄稼,影响身体健康。”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四条黑水沟已经臭了十多年,“最难忍受的是夏天,气温一高,恶臭几乎能把人熏倒,出门乘凉都不舒服。”
上游畜禽养殖场是主要污染源
村民小赖对记者说,二十多年前,村民们还可以在“直沟”里洗衣服、洗菜、抓鱼,可现在除了恶臭,鱼虾都绝迹了。
黑水沟是如何形成的?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沿着黑水沟逆行,找到了污染源:散落在三个村庄各个角落的畜禽养殖场,特别是位于上游的岑兜村的养殖场聚集区。
在离畜禽养殖场聚集区还有几百米的地方,记者就闻到了恶臭。在一座小山坡的周围,有大大小小养鸡、养鸭、养猪场几十家。记者看到,畜禽养殖场附近晒了不少畜禽的粪便。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只要一下雨,雨水就会把这些粪便冲进沟里,最后陆陆续续汇聚到三条“横沟”和一条“直沟”里。此外,这些养殖场的粪便多是未经处理,随意排放,造成污水直接渗透至地下水,污染三个村的水质。
记者了解到,仅在岑兜村,大大小小的畜禽养殖场最多时有146家,去年曾经拆除了一些,但依旧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