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侯希辰 肖春道 通讯员 林峥嵘 文/图
本报讯 一岁半那年,高富清被查出患有先天性法乐氏四联症心脏病,等待他的将是身体无力、呼吸困难、晕厥……一贫如洗的父母,面对高昂手术费,一筹莫展。亲朋好友劝他们,干脆把孩子送人吧,可高富清的父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背着孩子走下去。就这样,在父母背上,高富清长成了13岁少年,父母的脊背,成了他的特殊“学校”,在那里,他学会了怎样坚强,怎样坚持,怎样坚定。
南平市顺昌县岚下村,早上7点多。13岁的高富清吃完早饭,想去拿书包,刚走几步,呼吸便急促起来,身体软绵绵地往下塌。母亲高长英赶紧跑过来,一把拉住孩子的胳膊。几分钟后,小富清缓过劲来,母亲背上他,往学校走去。孩子长大了,母亲背着很吃力,走上百来米,就得停歇片刻。从出租屋到岚下中心小学,500多米的距离,高长英走了20多分钟。
走进校门,小富清想下来,母亲搀着他走了几步,看到孩子大口喘着气,她又心疼地背上孩子,爬上教学楼4层。35岁的高长英,此时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高长英告诉我们,孩子的病,动手术能治好,但要几十万元。挣钱、看病,成了夫妻俩的全部生活。小富清8岁那年,高长英觉得:“孩子一定要读书才有希望。”在亲戚的帮助下,高长英在老家租到一间破旧的房子,小富清的爸爸则在南平市打工挣钱。虽然住在学校附近,可就是这几百米,成了小富清的漫漫长路。高长英记得,第一次背着孩子上学时,孩子在她背上哭了。
第二节是体育课,小富清站在操场边,羡慕地看着同学们打篮球。小富清告诉我们,他的成绩中等,“晚上写作业,做几题就感觉好累,每天都要写到12点多。”但是,他的作业一定会当天做完,只因为“妈妈背我上学,太辛苦了”。
放学后,小富清给母亲讲起,学校这些天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便问他想要什么六一节礼物,小富清想了许久,告诉我们:“我想活下去。”他说,活下去“才能接着读书,做一名飞行员”。到下午的上学时间,小富清突然提出想坐坐采访车,因为他从来没有坐过小车。坐在副驾驶座上,小富清笑了,向我们打出一个胜利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