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财经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八部委“试点公文”添乱了?
全球投资者5月撤离股市
观点碰撞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点
八部委“试点公文”添乱了?
证监会、上交所回应国际板启动:仍在研究,推出无时间表
 

N证券时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

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不是新推出的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做了安排。目前,各有关部门仍在对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工作的总体思路、制度规则等进行研究和沟通。推出国际板还没有时间表。

而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也指出,《指导意见》是一份中长期的战略指导性文件,其中关于“适时试点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具体内容,上交所一直都在研究、筹备中。近期,上交所国际板没有实质性的启动计划。

关于“国际板要推出”的消息,在去年6月和11月都曾出现过,短期都造成了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不过事后证明都是心理层面的影响。

观点

“这纸公文让股市再遭重袭!”

——八部委的一纸“国际板试点”公文,让近期风雨飘摇的国内股市再遭重袭。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他本人对此时此刻推出此文非常不理解,是给尚在解决遗留问题的股市添乱。

刘纪鹏表示,是否开通国际板的决策权在于市场上的投资者,证监会有一定发言权。目前国内资本市场问题很多,股票发行退市制度改革还在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和新三板问题还未完全解决,股市低迷,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等等。此文没有从实际出发,也未听监管部门的意见,现在推出,完全是在股市一步一步解决遗留问题时添乱。

“八部委通知,独缺证监会。”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周一发布微博称,在这份涉及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海关总署等八部委的通知中,唯独缺少了证监会。这应该不是针对国际板的方案。李大霄指出,国际板推出需要三条件:1.经济稳定向上;2.引入资金速度大于融资速度;3.市场拥有足够承接能力。而这三个条件并不充分。不应恐慌。

“世界股市大多有‘国际板’,中国开设无需争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从世界大多数股市来看,无论是成熟股市,还是新兴股市,它们对外开放的程度都比较高。在成熟股市中,拥有外国上市公司数最多的市场分别是美国和英国,其中,美国本土市场挂牌的外国公司分为三块:一是纽约证交所(527家),二是NASDAQ(297家),三是庞大的场外市场(OTC),也有大量外国公司在此挂牌。

相比之下,中国股市仍比较封闭和保守,除了市场准备工作不到位,最主要原因就是来自国内舆论压力与观点纷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板就是外国企业来中国股市抢钱、骗钱、圈钱,这是肥水流向外人田,我们绝不能容忍、绝不能答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际板会加大扩容,并分流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资金,导致无力爆炒自家的股票。

事实上,上交所开设国际板,引入世界一流的优质公司来中国挂牌上市,这有利于中国投资者参与其成长,共享其发展成果。这是一个国家市场对外开放、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我们不可能回避。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