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湛江钢铁项目导致万人搬迁
肇事车辆确定为红色东风卡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湛江钢铁项目导致万人搬迁
村民土地被征用,只能靠每月300元的补助生活;村民称官员曾因拆迁被杀
叶小菊住了3年的临时安置房,每间只有12平方米
 

N半岛都市报

5月24日,广东湛江获得700亿元的钢铁项目批文。为了这个项目,湛江前后投入超过100亿元,1万多村民涉及搬迁。村民表示,已在临时安置房住了3年,每家只有12平方米的空间。村民土地被征用,只能靠每月300元的补助生活。有村民称,当地有政府官员因拆迁被杀。

临时安置房住3年

东简镇番昌村村民叶小菊(化名)还记得2009年3月湛江钢铁基地征地拆迁开工仪式的热闹场面。当时,一位领导说,为钢铁基地征地拆迁工作出台了8个相关方案,充分考虑了被征地村民的利益和未来出路——60岁以上的村民享受养老保险;为村民留出15%的自留地供未来发展;免费为16~45岁的村民进行就业培训。

“那个时候,我们都想着这个项目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村里人还可以去钢铁厂上班,让我们过得更好。”叶小菊如今在拆迁临时安置房里已住了3年。但3年过去了,她的希望在一点点流逝。

叶小菊所在的临时安置房都是整齐划一的二层楼,每家只有12平方米的空间。一进门就是卧室,摆了两张双层的单人床,叶小菊和老伴一人一张,上面一层放东西,再往里走,就是一间厨房。她以前在村里的房子也是二层楼,有200多平方米,一家八口人都住得开,“一家人住在一块,挺热闹的”。但在拆迁之后,两个儿子就和她分了家,他们都在外面租房住。

安置房建好之后,叶小菊家可以分得300平方米的住房。不过,村民永久性安置房于2010年4月底破土动工,目前还在施工中。

没地种也进不了工厂

东简镇的居民们以前靠养虾、种植香蕉、捕鱼为生,日子还算富足,但动迁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叶小菊家原来有10亩香蕉、3亩田。“地里的活都是我们老两口干,儿子们上班。”叶小菊告诉记者,只靠他们老两口,家里收入就能过10万。

他们原本以为等钢铁项目来了之后,可以到里面去上班。可是,钢铁基地外围配套物流项目已于2009年投产,却从来没有从当地招过工人。如今,叶小菊家只有一亩多的田地,种点水稻、花生之类的作物,每年收入不到2000元钱。

不住在临时安置房的拆迁村民,每个月可以领300元生活费和400元租房补贴,而住在临时安置房里的人则没有了租房补贴,每个月只能领300元生活费。

失去了土地的村民吴兰已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只能靠每月300元的生活费。“我们好苦的,”吴兰已经满布皱纹的脸上充满了无奈,“一罐液化气就要100元,一场小病就花几十块,每个人每月300元根本不够花的。我们只能吃一点便宜的青菜。”

而她现在所担忧的是,当时的拆迁合同到明年就要过期了,到时候还有没有这每月的300元生活费还是未知数。

守护最后一亩地

5月31日,记者走在北园村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房屋被拆之后的景象。不远处,中科炼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根据湛江市政府的规划,湛江钢铁基地将与中科炼化项目合作,通过产业链设计、公用工程、物料传输、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一体化”,建立钢铁、石化基地共享的配套产业和循环经济园区。

记者在海边见到54岁的北园村村民朱春发时,他正要去赶海。在家里的两座房子都被拆掉之后,他自己搭了一处简易窝棚住。

像朱春发家这样的窝棚并不在少数。他们村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都在这里搭了窝棚暂住。在窝棚外,晃悠着几只鸡,窝棚上被写上了刺眼的一个“拆”字。住在窝棚里的朱春发,每天需要步行几里地到附近的村子里去挑水喝。由于没有电,他晚上天一黑就睡觉。

朱春发家一共五口人,原来有两套房子,共500多平方米,签了同意书后,他领到了60多万元赔偿款。但这笔钱他不敢动,要留着买房子,现在的房价让他很发愁。他们村一开始有56户没签名,“很多不签名的都被当地派出所带走了,其中还出现过一起命案,有政府官员被杀”。

签了名,朱春发家每个月每人可以领700元,300元是生活费,剩下的400元是租房补贴。朱春发的媳妇带着三个孩子在镇上租了房子住,他留在这里看地,因为他现在还没被征用的1亩多地里种的地瓜还有20多天就要收了,“我真怕他们这个时候来征地。”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