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
一钩,一锁,细针轻舞,织出美丽小香袋;
一折、一缠,巧手穿梭,编出五彩粽香囊;
一捆、一扎,动作娴熟,裹出浓浓邻里情。
N栏目主持 朱嘉怡 黄婧 李帅 黄孔瑜 毛朝青 实习生 高蒙璐
昨日,在本报与平安银行联手举办的两场“制作粽香囊、端午香袋”的活动中,60多个彩色粽香囊和100多个香袋子,在妈妈们手上诞生。不少70后、80后妈妈说,这是自己第一次给孩子按传统亲手做香囊。
现场授艺最忙碌
昨日,刘老师也来到活动现场,义务教在场的妈妈们折纸粽子、缠丝线。“你看我的!我做好了。”陈妈妈不到15分钟就缠好一个小“彩粽”,连忙叫来刘老师询问如何将缠到最后的线头固定。
“记得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妈妈就给我佩戴这香囊。”陈妈妈一脸兴奋地说,“我自己动手做,还是头一次。”热心、人缘好的刘老师忙了一整天,现场她还做了很多帽子形香囊,“有个孩子的爸爸拿着绿彩线,非让我帮忙做个帽子形,可逗了。”刘老师说。
线缠鸳鸯最惊艳
“陈奶奶手真巧啊!教教吧!”“这对鸳鸯要花多少工夫?”昨日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老奶奶前来。
陈奶奶昨日一大早就来到报社,还带了20多个赶制出来的各式各样的香囊,有圆形的、粽形的,还有一对手工线缠的鸳鸯。她说,这些是自己前几日做出来打算给孙儿戴的,在报纸上看到有这样的活动,顺便带过来给大家分享,“以前每年端午都还会沿袭旧传统做香囊,不过现在香袋更流行,所以来这既是来‘教徒’,也是来‘拜师’的。”
线钩帐眉最古老
昨日来到现场的63岁的黄奶奶,带来自己藏了多年的“宝贝”——线钩“帐眉”。“这两幅帐眉,可是我结婚前自己钩出来的。”黄奶奶说,要说钩端午香囊,自己的手艺绝对是没得说的。
“我是看到报纸特意赶来传授技巧的。”黄奶奶说,这些传统的老手艺,就要靠年轻人学着传承下去,“再过几年,我也钩不动了,有年轻人能接下去最好了。一些传统风俗、传统手艺断了很可惜的。”
特别感谢:平安银行对本次活动提供的人力物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