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叶扩
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巨大反响,不仅打动人们的胃,也打动人们的心,甚至引发图书市场新一轮高潮,该纪录片同名书籍已开始在网络预售,更有不少美食图书趁势跟进。面对这一新时尚,学者周重林却称要警惕虚幻的“美食爱国主义”,它易消磨民族的斗志。(6月17日《北京晨报》)
在周重林看来,国人把吃推向了极致,衍生出负面影响极大的“吃喝教”。但实际上,我国从来就没有什么“吃喝教”,无论在历史之中,还是在现实中,很多国家的国民和我们一样对吃有着美好的向往,“民以食为天”也算是国际的一个通行规则吧。人吃得好,才能工作得好,才能图谋发展,这和迷恋物欲享受是两码事,和“消磨民族斗志”更是不搭界。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走红,不过是老百姓特别是在外闯荡的游子借美食抒发对家乡的怀念;更重要的,还在于借此对原生态安全食品的向往,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下,老百姓有这样的一种期待心理,可谓人之常情、常理。至于一些网友从中总结出“爱国主义”,也并没有什么错,因为爱国总是具体的,总体现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如果非要给爱国主义加上“美食”作为前缀,那也是网友对未来生活寄予的美好憧憬,你可以说它是娱乐或噱头,但一些学者上升到国民性高度加以批判,挖出种种“劣根性”,这就过了——如此“舌尖上的学术”,和问题食品一样让人生厌。
真正的爱国主义并不虚幻,无论它被冠以什么样的前缀,都根植于人们内心的热爱,就像无论你关注“神九”上天,还是关心超市里大白菜的质量,都是渴望这个国家蒸蒸日上,一如每日三餐都能吃上放心、安心的饭菜——这样的爱国主义虚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