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郭文婧
最近,南京年过九旬的张老先生过世后,他家人发现老人生前在两家保健品公司推销下,买了十余万元的保健品,过世后还留有91771元的保健品寄存单。张老先生的儿媳称,这些保健品老人要再吃十多年才能吃完。老人的家人向保健品公司讨回62000余元。(近日《扬子晚报》)
赵本山说:“人这一生最痛苦的是什么?是人活着,钱却没了。”小沈阳说:“是人死了,钱却没有花掉。”两样的痛苦,在南京这位老人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活着的时候,钱被保健品“骗”去了;死了,保健品却还没有吃完。
工商部门说,这是你情我愿的买卖,没办法界定是否违规,但提醒老人们理性消费,家人也应及时注意老人的购买行为。当地工商无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只能批批而已了。但我想,面对这么多没吃完的保健品,老人走的时候,未必是安详平静的。
张老先生的女儿直到老人去世后,才知道剩下这么多的保健品,至少说明他们和老人的精神交流很不充分,需要好好检讨一番。让老人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这是物质基础,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有强烈的爱、尊重与交流的需要。
但换个角度看,现实的压力太大,很多人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事业发展上,要年轻人无微不至地关怀老人,不太现实。如何从精神上照顾老人,这是一个全世界难题。但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用成熟的老年社会机构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而我国才刚刚起步,空白地带太多。
南京老人留下“9万元保健品遗产”,不仅是他家人的尴尬,也是社会的尴尬。在养老社会化的趋势下,我们的老年社会工作也须加强,不能将责任全推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