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4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明信片里的福州 唤回古城的记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信片里的福州 唤回古城的记忆

这一带曾被称为“十里洋场”。
【26°03′12″N;119°18′14″E】
那个时代的小年轻不信星座,但从不缺少信仰。
金山寺【26°04′32″N;119°13′34″E】
繁华落尽之后的寂静。
泛船埔教堂【26°03′05″N;119°19′12″E】
它只是睡着了,浅吻即可唤醒。
烟台山(领馆区)【26°02′53″N;119°18′47″E】
 

N栏目主持 廖庆升 实习生 徐淑丽

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7,这是一座千年古城的地理坐标。

闽江鼓山、纸伞角梳、虾油鱼丸,这是一座你待腻了,却未必懂的滨海城市。

“福州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80后网友“冷秋”曾把这个问题抛给很多人,有福州的“土著”,有长期扎根福州的外乡人,甚至是福州的游客,“几乎没人能很明确地描绘”。

“冷秋”觉得这对福州来说是个尴尬,“就算是新城市,也该有一个能给市民和游客承载记忆的载体”。后来,他想到了制作明信片。

“冷秋”是个爱旅游的年轻人,每到一个城市,都会买一套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明信片。“收藏了几十套城市明信片,每翻开一张,就感觉回到了那个城市。”“冷秋”说,他觉得明信片比任何相片都更能够把人带回到回忆中。

日子久了,“冷秋”忍不住吐槽起来:福州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为什么没有一套能很好传达福州精神的明信片?虽然市面上也有介绍福州景物的明信片,但“冷秋”始终觉得缺了点什么,“基本都是单个景点的介绍,不能涵盖整个福州”。

“冷秋”说,他心中理想的记忆载体,是那种“让人们一眼就能读懂福州这座古城”。

去年2月,承载着不少福州人记忆的东街口天桥拆迁了。“几位玩得特别好的网友,一起组织了几场有关天桥的摄影活动”。活动结束后,“冷秋”和几位网友决定制作一套明信片,展现福州的风貌。

“从选点的策划,到摄影,到文案的确认,再到印刷成成品,足足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同是主创人员之一的“史帝蚊”说,今年2月1日,第一期“遇见福州”明信片正式推出,“一共10张,除了能代表老福州的三坊七巷、烟台山等景点外,还有能涵盖生活方式的上下杭、安泰中心等等”。

“投放后,我们也很忐忑,不知道人们是否接受它”。不过,明信片的会欢迎程度让“冷秋”和“史帝蚊”有些始料不及,“第一周就卖了500多套。可能是我们的取景和文字都不错,而且我们把经纬度都标出来,你可以到实地去体验明信片上的任何一个景点,感受一下真实的福州”。

“冷秋”说:“我们不为赚钱,只是希望能为这个城市打造属于它的名片。将来,我们还会推出更多明信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