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璇璇 张超晖 文/图
本报讯 “哎呀,这球太不听话了!”“队员换边,音乐响起来吧,我要去休息了!”“户外比赛会受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互换场地也是为了对双方公平……”昨天,2012伦敦奥运会沙排亚洲预选赛暨首届亚洲杯沙排赛继续在福州南江滨公园沙排场进行。在主场解说的一个小伙子,他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严肃认真的话语,引起了记者和球迷的注意。比赛结束后,小伙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现场“激情演讲家”为穿人字拖的小伙
小伙子叫杨恺翔,广州人,是中国排协邀请来的现场解说员。方格衬衫、花短裤、一双人字拖,小杨的位置在主看台的最高处,有时走来走去的,有时摊在椅子上,但麦克风不离手。“哎呀,这球太不听话了!”“队员换边,音乐响起来吧,我要去休息了!”小杨风趣幽默的解说,让现场的观众集体寻找这个声音的出处。当坐在较高看台上的观众在不远处找到这个激情演讲家时,纷纷诧异地惊呼:“是那个小弟呀!”“好年轻哦!”“解说员不都是穿西装嘛,他怎么穿得这么休闲呀?”小杨见观众在注意他,则淡定地向观众招招手。
首次现场解说就给排协留好印象
比赛结束后,小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小杨说,自己是从去年深圳大运会开始做现场解说的,当时也只是遇到这么个机会,他去做了,结果发现“挺好玩的,而且自己的表现也得到了现场观众和组委会的认可。所以现在只要排协觉得有需要,就给我个电话,我只要时间能安排得开,一般都会来”。现场解说是小杨的副业,英语专业毕业的小杨如今本职工作是做保险。可能是性格原因,小杨工作时已经在滔滔不绝地说话了,下了场照样有表达欲。“今天这个工作量不算大了,有次在长沙,赛场安排非常密,那次才说得口干舌燥的。”
在现场解说,除了球队队员的一些资料需要看稿子外,小杨基本上靠感觉,根据球场上的变化,用不同的语气、语调的变化调动起观众的情绪。“根据我的理解,沙排场上,球员、观众、解说员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小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