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食物中各种细菌生长繁殖很快,加之人的身体机能在这时往往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强,极易发生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等。消化内科医生提醒,在夏季尤其要警惕胃肠道疾病,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如虾、蟹等海鲜以及没有洗干净的生吃食物,都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
贪吃冷饮也是引发肠胃疾病的一大原因。夏日,冰镇饮料虽然冰凉爽口,能解一时暑热,但大量进入胃肠道后,冷刺激就会导致胃肠道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引发腹痛、腹泻。冷刺激还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免疫力下降。医生指出,冷饮一定要适可而止,既不能喝得太多也不宜喝得太快。“夏季口渴时最好选择加盐的温开水,要少喝冰水。有慢性胃肠疾病史者,最好不要喝冷饮。”
过度依赖冰箱也是胃肠健康的大敌。夏天食品容易腐烂,冰箱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有的市民喜欢在冰箱中长期储存大量食物,又不定期清洁冰箱。事实上,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就会在湿冷的环境中滋生。取出食物即食用,细菌就会入侵胃肠引发“冰箱性胃肠炎”。对此,医生建议,冰箱中冷藏菜肴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保存冷藏食物要注意把温度控制在4℃以下。从冰箱取出菜肴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加热,一般超过70℃以上,细菌才能被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