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赵勇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云南人民出版社主办、享有盛誉的文学杂志《大家》冒出野鸡版,它与正本《大家》共用一个国内刊号,编辑部地址、绝大部分编辑署名也相同。据悉,野鸡版《大家》最大任务就是卖版面赚钱,不管质量如何低下的文章,只要交钱就能上,其价格是一篇5000字以下的论文为4000~5000元。据此估算,野鸡版《大家》一年至少敛财两千万。(6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根据有关规定,用同一个刊号出版两种不同的期刊涉嫌违法。然而,野鸡版《大家》卖版面的生意却做得红火,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正本《大家》多次被评为国家核心中文期刊,影响力大;另一方面,在于很多人存在为评职称而买版面的巨大需求。
事实上,很多正规期刊也在或明或暗地卖版面过日子,所不同的是收费有高有低。在这个畸形市场背后,是很多地方“按论文发表数评价工作成绩”的考核体系,在这当中,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属“重灾区”,论文发表数量往往是评定职称的硬杠杠——职称对个人来说即意味着待遇,为了晋级,很多人不惜花钱买版面。于是,一方要评职称,一方则收钱,双方各取所需,灰色产业链就此形成。
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成就,自上而下的评价固然重要,但自下而上的评价同样重要,例如一名教师,书教得好不好,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不在乎你发表了几篇,只在乎你课上得好不好。但现有的评价体系,恰恰是领导有决定权,从领导管理本位出发,最方便的无非是看你在什么期刊发表了多少论文,至于论文质量如何往往不论。
野鸡版《大家》大肆敛财,绝非只是黑色幽默,在这背后,是论文买卖的巨大畸形市场,更是学术考核体系的严重异化。不认清这点,期刊卖版面现象就无法根除,整个社会也将继续为“论文产业”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