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茶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茶票&茶窖 茶叶投资新概念
茶与水的那些事(一)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与水的那些事(一)

陈郁榕,原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站站长,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
 

N王帆宇整理

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所谓茶色、茶香、茶味便无从体现。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水之于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你真的懂水吗?

从本期开始,海都《茶周刊》邀请著名乌龙茶评茶师陈郁榕老师,按照古人论水、天下名水、好水的标准、如何泡好茶四个篇章,为大家说道说道茶与水的那些事。

古人论水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朝许次纡在《茶疏》中所语,意思是如果水质不佳,茶的色香味就被改变、被掩盖,如果水质非常适宜,就对茶的色香味的体现起到提高、优化作用。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尔。”明朝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所语。

古代茶人深知水质对茶汤影响之大,择水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饮茶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谈到各种水源的优劣外,在其之后有许多关于水质的专门著述出现。其中著名的有唐朝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明朝徐献忠的《水品》、明朝田艺衡的《煮泉小品》、清朝汤蠡仙的《泉谱》等。

古人评水,主要从水质和水味两方面给予评价,好水的水质必须清、活、轻,水味必须甘、冽。

清,是对浊而言,要求水澄之无垢,搅之不浑。烹茶用水更需要澄澈无垢,清明不淆。因为水质清而无杂质,才能显出茶汤本色。田艺衡说水之清,是“郎也,静也,澄水之貌”。

煎茶用水要鲜活。活者即流动者,有源有流,不是静止的死水。死水是各种细菌容易繁殖的地方,不能食用。古人对此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宋代唐庚的《斗茶记》写道“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水虽贵活,但“波涛湍急、瀑布飞泉,或舟楫多处”的“过激水”,则因其“苦浊不堪”,也不适用于作烹茶之水。

水之轻、重,则类似我们现在说的软水、硬水。用硬水泡茶,茶叶中的茶多酚会与金属离子络合产生沉淀,使茶汤变浑,茶味变淡。古人虽然无法测量水中矿物质离子的浓度,但他们有测试水质轻重的巧妙方法。

“不可一日误无茶”的乾隆皇帝就别有一番见解,他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每次出行都带上特制银质小斗,到处称量水的重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北京西郊玉泉山西南麓的泉水水质最轻,此后依次为济南珍珠泉、扬子江金山泉、无锡惠山泉和杭州虎跑泉等。

甘,即甘香。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冽,即寒。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说,“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泉甘而能冽,证明该泉水是从地表深处沁出,所以水质特别好。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