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对一”认捐电话 追着助学直通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对一”认捐电话 追着助学直通车
许多爱心人士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参与助学,有的热心市民去年认捐了一名寒门学子,今年表示还要再认捐一名
熊化春帮助聋哑的父母采摘茶树菇
袁林凯在田里帮助无臂的父亲
【爱心二维码】
手机扫描即可进入微博互动通道。
 

N本报助学组 文/图

本报讯 昨日,当本报助学记者还在宁德山区探访寒门学子时,福州的郑女士就给记者打来电话,“我看到你们的报道了,今年我还要再认捐一个小孩。”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异常的坚定。

郑女士可谓是“海都·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的老朋友了。去年,她在看了本报有关寒门学子的报道后,就立马找到本报,要认捐一个寒门学子,承担他大学四年的学费。于是,本报为她推荐了在宁德一中毕业、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的谢祖妙。

说起祖妙,郑女士是夸个不停,“读书非常认真,每次考试都考得很好啊,还经常给我打电话,陪我聊天。”郑女士说,当时曾担心自己的捐助会给祖妙带来压力,让他可以不用跟她联系,但祖妙还是会给她发短信和打电话,而且在得知自己女儿身在外地时,“估计是怕我会寂寞无聊,常常给我打电话,叫我要按时吃饭,注意身体。”

郑女士说,这段时间太忙,直到昨天才看到本报阳光助学的报道,“我才知道你们今年还有这个活动,赶紧问祖妙有没有你们的电话,他说有,我就让他赶紧给我发过来了。”当问郑女士对“一对一”认捐的小孩有什么要求时,她说“没什么要求,只要是你们推荐的,我都放心,回头通知我来给他们学费就行”。

昨日本报报道了宁德爱心人士呼吁更多的社会慈善人士接过助学这根接力棒,帮孩子们圆大学梦时,许多热心市民就像郑女士一样,纷纷来电表示要帮助他们。

而在搜狐微博上,当广大网友看到本报助学组关于寒门学子的介绍时,也均表示要伸出援手,不但要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还要帮他们实现曾经一些未实现的愿望。例如,当看到宁德古田县罗峰村的魏丽祥说,16岁时她最想要的是一条裙子,但因贫寒的家境,终究未能实现时,一位北京的网友就表示要给丽祥买条裙子寄给她。

我们再次感谢这些愿意接过爱的接力棒的热心人士,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实现这一次爱的接力。

主题词:寒门的荣耀

高考放榜那一刻,当寒门学子取得好成绩,村里人满怀羡慕,纷纷赶来祝贺时,以往的那些酸苦似乎都一扫而光。

一个曾经的贫困生说过,当他们家三兄妹陆续考上大学时,家里人借钱都方便了许多,因为别人相信:这家人是有希望的,将来定能还得起。对这些即将迈入大学的孩子而言,说知识改变命运为时尚早,但高考的成功确实改变了全家在村里的地位和声望,这是他们第一次为这个贫寒的家庭做出贡献。

学子档案27 熊化春

屏南一中

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

高考成绩:理科600分

儿子拼命读书聋哑父母也成村“名人”

熊化春的高考成绩一出来,村里就传开了。左邻右舍都聚到他家里,朝着他的父母比了一个“6”和两个“0”的手势,再竖起大拇指。化春的父母高兴坏了,逢人就比划这些手势,“咿呀”着直笑。

化春的父母都因小时生病成了聋哑人。父母没读过书,不懂手语,熊化春从小就靠简单的手势跟父母交流,像“高考”“大学”这样的词汇却无法用手势表现,所以他以为父母肯定不懂这些,自然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成绩。

父母确实不知道这些,但却知道儿子考了600分,很了不起的,村里人都在夸。说起儿子时,他们总是满脸堆满了笑容,右手一直竖起大拇指,左手比划着。邻居说,“这是在说儿子很厉害,很了不起,很给家里争气,村里人都很羡慕他们。”

当我们到化春家时,邻居都聚在他家门口,放了一长串鞭炮,说是欢迎准大学生。村长也到化春家给他道喜,临走前,还悄悄把化春拉到一边,给化春塞了个红包,化春不肯收,村长就硬塞到他口袋里,“拿着!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说完,转身就走。

如今,化春俨然成了村里的“名人”,父母也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其实,在这之前,他已经在村里“小有名气”了。“从小就很懂事”、“很孝顺父母”、“书读得好,农活也很会干”,说起化春,村里人是赞不绝口。村里最常看到的景象就是:化春放学一回家就放下书包,然后往家里的农田跑;有时到家时,碰上大中午,父母还在田里干活,他就随便扒拉两口冷饭,然后跑到田里接父母的班。

高中时,化春去屏南县城读书,寄宿学校,但家里的大小事还是顾着念着:春耕时,周末回家就带爸爸去买化肥农药;秋收时,就挤时间回家收稻子。高三时,功课紧少回家了,化春就打电话到邻居家,把爸妈喊到电话跟前,请邻居当翻译,问爸妈家里大小情况。高三前,学校给化春发了两箱牛奶,他全拎回家给爸妈了。“他们干活很辛苦,得补补。”这个一直不善言辞,骨子里却透着股沉稳感的男孩笑着说。

这两天,村里人还常边比划着手势,边对化春的父母说:“以后就不用种田了,儿子这么出息,要享福了!”

化春也这么想,“上个好大学,赶紧出来工作,然后赚钱养父母,不能让他们再这么累了。”

学子档案28 袁林凯

宁德市古田县凤都镇

高考成绩:理科558分

好强的爸爸也有被人羡慕的时候

这几日,袁家双喜临门。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姐姐,在县医院当上了护士,小儿子林凯也上了本一线。全村最破的房子,走出两个大学生,让这个小山村多了几分谈资。“别人看我们,都笑眯眯的。”这样的笑脸,林凯很久没见过了。

袁家在村里一直是个“话题”,但却是另外的原因。爸爸13岁上山砍柴,树倒了,双臂被齐齐截断。到了30岁出头,本地找不到老婆,就托人从福州娶回了林凯的妈妈,妈妈是个盲人。这样的组合,在农村难免有点闲话,即便外公外婆家,对这门亲事也不满意,很少来串门。“读小学的时候,跟同学吵架,他们会拿父母来笑话我。”林凯说,为了这事,自己没少跟人打架。

没想到,6年前妈妈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偷偷坐车回了福州娘家。姐姐明燕说,爸爸凭着20厘米的残肢,喷药锄草什么都做,却留不下妈妈。“这对爸爸打击很大。”更大的打击在一个月后。福州警方打来电话让爸爸去认尸,原来妈妈想不开,跳湖了。“我们看到妈妈的时候,已经在冰柜里躺了一个月。”林凯的语气冷得吓人,“没有一个亲戚给我们打过电话。”

明燕说,妈妈出事后,林凯变了。天天泡在网吧里,没钱就向别人借,直到催债上门,爸爸才知道。爸爸骂他,“你怎么变成这样!”林凯冷冷地顶回去,“我妈都没了,你别管我!”还添一句,“你留不住我妈,你有没有责任?”爸爸大怒,一脚踢过去,“你给我滚!”林凯扭头就走。“我虽然残了,但一辈子好强。那天真的被儿子伤到了,在床上躺了一下午。”爸爸袁天补说,到了傍晚,儿子回来了,端着碗饭,站在床前对他说,“爸,你吃点吧。”爷俩搂在一起,大哭。

“儿子像我。闷不吭声的,但心气很高。”袁天补说,儿子读书对自己特别狠,家里蚊子多,他腿上都被咬肿了,泡在水桶里继续看书。高考放榜那一天,林凯问完成绩,就跟爸爸说:“爸,以后我供你,过好日子。”

私底下,这个19岁的少年跟记者说,那一刻,觉得心里突然松了,“特别给老爸长脸”。姐弟俩拼命念书,赚钱,为的就是让老爸在别人面前也能得意一回。

捐款方式

1.“邮储一对一账户”

9月1日前,所有通过省内各邮政网点、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不含厦门)下辖邮储网点向本报助学行动组汇出的爱心款项,只要注明“爱心捐款”字样,一律免收汇费。

想捐助的爱心人士,可以通过各地邮储网点及邮政网点把钱汇到本报,填写“收款人:海峡都市报阳光助学行动组,收款人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4号”,邮编:350003,并在附言栏注明“爱心捐款”,可写上想捐助的学生。

2.转账汇款账户

市民也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直接把爱心款汇给我们。户名:海峡都市报社 账号:1402013109004603888开户行:工行晋安五四分理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