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四库全书》有了莆田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库全书》有了莆田版
古籍古为今用,改变古籍“重藏轻用”的现状
新出版的《四库全书·莆田文献集成》,是让古代文化贴近市民的一个积极探索
一直以来,莆田市图书馆特藏资料室的读者并不多;古籍编目平台的开发,让这里的藏书成了全国共享的资源
《宋史新编》,是全馆藏书中年代最久远的古籍,日本学者和英国史学界人士都认为这是研究宋史的佳作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从文化国宝《四库全书》中走出,将莆田文献集结成册,莆田市市长梁建勇赞其为莆田文化的扛鼎之作,它就是首部莆田版的《四库全书》。莆田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古科甲鼎盛,历代著述卷帙浩繁,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四库全书·莆田文献集成》的出版,成为莆田文化建设的盛事,也成为古代文化贴近市民的新起点。

历史的辉煌

莆田卷帙浩繁成为珍贵财富

莆田市图书馆馆长陈豪说,莆田自唐以来,一向以人文荟萃闻名,科甲鼎盛于世。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莆田人素以“家贫子读书”为荣,历代科举都有考中状元、进士、举人和秀才的莆田人,为官作宰或学有成就者不计其数,其中有许多人以著书、刻书、藏书扬名后世,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典籍,这些成为祖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自唐至清,莆田人的著作,总数约两千多部,有数万卷之多,其中不乏举世瞩目的著作。

陈豪向记者介绍,唐代有徐寅的《钓矶集》、《徐正字诗赋》,黄滔的《黄御史集》。这两个莆田人的著作也是全省现存最早的文献专集。宋代有蔡襄的《荔枝谱》、《忠惠集》、《茶录》,刘克庄的《后村集》、《后村诗话前集》、《后集》、《续集》、《新集》等。明代有陈琳的《图书纪愚》、马明衡的《尚书疑义》等。清代有陈池养的《莆阳水利志》、彭鹏撰的《古愚心言》等。

记者了解到,市图书馆特藏资料室共收藏古代文献1477种共11636册,其中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的有48种738册,莆田人的著作有160余种1500多册。这些古籍大部分是明清的线装藏书,主要是从民间收集来的,也有部分是市民捐献的。目前,明嘉靖年间《宋史新编》二百卷和宋刻宋元明递《魏书》一百十四卷这两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值得一提的是《宋史新编》二百卷,这是全馆藏书中年代最久远的古籍,可以说是“镇馆之宝”。

然而,莆田历史文献数以百计,长期以来都以单行本发行,从没有结集成册。

古籍的尴尬

古籍重藏轻用文献无人问津

在莆田市图书馆,记者看到公共阅览室里人来人往,而同样对外开放的特藏文献资料室却无人问津。

一排排书架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樟脑香味。偌大的特藏文献资料室里,管理员陈琦勇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桌上堆积着几本已经泛黄的线装古籍。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书本,把目录输入电脑。

陈琦勇告诉记者,由于线装古籍年代久远,纸张又薄又脆,一旦损坏很难修复,因此图书馆把古籍作为文物保护,不允许外借,只供查阅。古籍的读者群很有限,一般只有做学术研究或出书立著的学者、文史爱好者才会前来查询。他们一般年纪较大,年轻的读者很少,个别大学生是为写论文而来查询资料。有时好几个人一同结伴前来,有时一连好几天没有一个人来。

提起宋代蔡襄,不少人会想起《荔枝谱》,若再刨根究底询问《荔枝谱》的内容,许多人都表示茫然。追究市民对古籍不感兴趣的原因,陈琦勇认为,这些古籍一般都是繁体字,以竖行排列,还没有标点符号,要靠自己去断句,看起来很吃力。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古籍能得到推广,因为“这是网络上都找不到的资料”。

古文化的春天

名人名著结集古籍古为今用

陈豪说,每一本古籍都记载着前人的智慧,也是历史的最好见证。然而,纵然古籍资料弥足珍贵,读者对古籍却是兴趣寡然。改变古籍的“重藏轻用”的现状,让古代文化贴近市民,市政府和文化部门都在积极探索。

此次,新出版的《四库全书·莆田文献集成》就是一个规模浩大的文化抢救工程。全套书共有20本,装帧精美,所收莆田文献达39种,独立编辑成册,内容涉及经、史、子、集。

“按照原版式印刷,首批出版30套。”陈豪告诉记者,对于《四库全书·莆田文献集成》的出版,许多学者都说好,认为在政府建设“文化莆田”的背景下出版这部书非常及时。这套书能让高校做科研服务,也便于市民查找档案资料,让古籍古为今用,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促进民族文化建设。

记者了解到,近三十年来,国家为抢救、整理和利用历代珍贵文献,正式出版了部分历代文献名著,涉及到莆田人著作的有40多种。例如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宋代黄彻的《巩溪诗话》,198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蔡襄书法史料集》,2001年北京中结书局出版的《刘克庄词》等。

陈豪告诉记者,莆田文化部门也在设想出版一系列莆田历史文献丛书,出版方式分为四种:第一种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朝代分别编辑出版;第二种按经、史、子、集四个类别分别编辑出版;第三种按年代或分类选择重点人物、重点著述编辑出版;第四种由名家校点、注释编辑出版。如有必要,也可归类节录出版。

他建议,政府要加大宣传普及古籍名著力度,翻译著名地方文献,让古籍更加通俗易懂,让普通读者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此外,古籍名著还可以融入校园的乡土教材,进校园,从小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高校也可以请专家学者开讲座介绍名人名著,使古文化得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