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梦想成为郎朗的孩子
整栋楼抄水表唯独没抄我家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钢琴、没有老师,他却拿过不少奖
梦想成为郎朗的孩子

曾是美术教师的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
没有真正拜师,却获得不少奖项
 

N栏目主持陈燕燕肖春道

“我想当郎朗!”“为什么?”

“当了郎朗,可以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美景。”

“怎样才能成为郎朗?”

“他4岁学琴,我也是;他能行,我也行!”

与主持人对话的,是7岁半的李真瑱,福州新店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母亲早逝,他和55岁的父亲老李相依为命,租住在福州新店镇新店村。没有钢琴,没有老师,但他已拿下不少奖状,他梦想成为像郎朗一样的人。

“弹琴很开心”

出租屋不大,仅10平方米,一张床、两张木桌、一个破木柜,就把房间塞满了,榨菜、泡面只得用塑料篮吊在天花板上,过道里堆着20个麻袋,装着美术书籍,柜子上放着吉他,门后立着小提琴,桌上摆着电子琴。

电子琴前连张像样的椅子都没有,破木椅上叠了张小凳,刚好够得着电子琴,但这不影响真瑱的兴致,他弹完《小奏鸣曲》,又欢快地弹起了《友谊地久天长》,还用英文高声地唱。

“只要有人听,他就喜欢弹。”老李说,他曾当过中学美术老师,喜欢倒腾乐器、画笔,三四岁的小真瑱常坐在他膝头听他弹奏,有时,他试着让真瑱弹,没想到,小家伙很快就能学会。这样,老李教了他两年,自觉学识不够,决定带儿子去拜师。

“学琴像打游击”

一节课要100多元,老李无力支付,只得带儿子“打游击”:有钱了,就去学一节课;没钱了,就在家自学,当时家里只有一把400多元的电子琴。

真瑱还挺争气,去年7月,被推荐到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选拔活动全国总决赛,拿下声乐类儿童组银奖;8月,他又被推荐参加第九届新加坡世界“金狮奖”,获得器乐类金奖。比赛前,老李花4000多元,买了把新电子琴,又花600多元买了台DVD,租来世界名家演奏的碟片,让真瑱边看边学。

第一次出国比赛,真瑱表现不俗,“老外专家竖着大拇指,夸中国儿童很优秀”,专家还提了个建议,让真瑱趁着年纪小、乐感好、记忆力也好,改学钢琴。

“卖祖屋也要让儿子弹琴”

现在没有工作的老李到寺庙刻碑文,赚了钱再带着真瑱去琴行,花8元弹一小时钢琴,有时还去老师家弹,一小时要支付120元,而每个月的低保补助仅400多元。钱越借越多,但他没退缩,他说,“我有套75平方米的祖屋刚拆迁,大不了把它卖了,也要让儿子弹琴”。

今年5月,真瑱又拿下了香港国际音乐公开赛福建赛区钢琴专业银奖,高兴之余,老李有点担心,儿子弹惯了电子琴,弹钢琴时手指力度还不够,他迫切地需要一台钢琴,“如果有人送儿子一台旧钢琴就好了”。眼下,最让他发愁的是没钱请老师,“有没有老师愿意无偿教孩子的?”这位老父亲怯怯地提出了要求。

如果有心,请拨打968111帮真瑱一把吧!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