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杨阳 实习生 胡鸿翔
本报讯 “储蓄卡还在我身上,银行的取款短信不断发来,卡上存款几乎被人取光了。”6月30日夜间,福州市民廖先生碰到这件郁闷的事。朋友告诉他,可能他的卡被“克隆”了。对此,银行方面表示,由于事发周末,该事仍在调查中,具体信息还需过几天才能确认。
存款几乎被取光
廖先生在福州从事建材生意,这张银行储蓄卡主要用来接收客户的汇款。廖先生非常重视这张卡的安全,既没有开通网银,又把密码改为只有自己和妻子知道的数字,外人很难猜到。
不过,前天夜晚10点多,廖先生在外用餐时,连着接到8条银行发来的取款短信。这些取款短信提示他,共有1.8万余元被取走,这几乎是他账户里面所有的活期储蓄存款。廖先生确认被取钱的储蓄卡仍在自己钱包里,并在附近提款机向朋友转账几块钱,证明事发时自己手上的储蓄卡没有问题。
廖先生的朋友认为,这张卡可能被“克隆”了。近年,银行卡频频爆出被“克隆”的消息,不法分子通过空白卡和读写卡片的机器,就能复制磁条银行卡,完成取款等交易。不久前,中山大学一教授刚入账的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奖金十万元,就被不法分子以这种方式盗走。
芯片卡推广解难题
在派出所报案后,廖先生随即通过相关银行了解情况,但银行表示,暂时无法提供相关信息。
对此,该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周小姐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事发周末,银行需要时间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因此无法立刻给出详细信息。她同时表示,目前“克隆卡”的事件时有发生,银行方面会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地区大部分银行发行的银行卡,都是简单的磁条卡,容易被“克隆”,而且成本低。我国多年前开始推广的芯片卡,在原有的磁条卡技术上增加芯片功能,虽更难复制,但成本稍高。欧美主要国家目前采用的大多为芯片银行卡。目前,福州已经有数家银行开始逐步推广芯片卡,有望降低银行卡被“克隆”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