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思敏
日前,有媒体报道葛优父亲、83岁的表演艺术家葛存壮因中风入院,如今仍处于半瘫痪的状态,病情堪忧。中风作为中老年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威胁着很多人的生命。
眼下正是高温季节,专家提醒,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的老年人应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夏季高温应谨防“热中风”。
中风成首位致死性疾病
中风(也叫脑卒中),因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像风一样善行数变,故得此病名。据了解,中风分为两种类型,由脑血管堵塞引起的中风叫做缺血性中风,而由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渗入脑组织所引起的中风叫出血性中风,其中80%属于缺血性中风。
很多人把中风称作无声的杀手,因为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中风可能有各种后遗症,如偏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严重的还可能长期处于植物生存状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大增加。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中风人数达到了200万人,每22秒钟就会有一个病人因中风而死亡。2008年,中风已经超过肿瘤成为我国死亡的第一大病因,中风的死亡率在我国已经占到总死亡率的22.45%。同时,我国也是中风复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家有老人,要留意中风先兆
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概率。
中风发病突然,很多病人都是突然失去意识、晕倒,或者是突然间手脚不听指挥、发麻。当发生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的时候,他们周围的人多数都不知所措,为了唤醒病人,很多人拼命地去摇晃病人的身体,或者对他们大声叫喊,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专家指出,中风常出现一些早期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应警惕。
专家表示,中风可能出现以下早期症状: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原因不明的跌跤、说话吐词不清、哈欠不断等,这些症状都是以脑部瞬间缺血而发出的各种信号。专家还介绍一种简便的早期识别中风的方法——STR三步法: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talk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raise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具体来说,如果微笑时一侧嘴角歪斜,这时候就要考虑中风;叫病人说一说话,如果病人语音含糊说不清楚,这时候也要考虑中风;让病人动一动,要求两只手平举,如果一侧的手掉下来没力气,这时候要高度怀疑有没有中风。如果病人出现了上述三个中任何一个表现,他出现中风的可能性就达到72%。
如何应对突发的中风病人
一旦发现老人中风,家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过度紧张惊慌,家属可以采取一些自救的措施。比如让病人躺平,松开皮带衣服,头不要垫枕头,并尽量减少头的摆动,同时叫救护车。急救搬动时,途中要避免颠簸,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中风治疗强调一个“快”字,在第一时间送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越早治疗病人的预后越好,将来的后遗症也越少,生活质量就可能越高。当中风病人被送到医院之后,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主要是把阻塞的血管打通。
如果这个病人发病在3小时,甚至4.5个小时以内到达医院,就有可能采取溶栓治疗,用一种药物把血栓溶解,使血管尽早开放,使血流再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瘫痪的程度后遗症;也可以采取介入的方法,使血管紧急再通,血液恢复流畅,这样也可以减轻后遗症。对于出血性中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当然对于脑出血也可以紧急控制血压,维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