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三伏灸疗法”是在医生的指导和操作下,选特定穴位进行隔姜灸治疗,然后将外敷药膏贴于相应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特定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作用。
三伏灸适合阳气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适合两大类疾病,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办公一族常见的空调病、肩颈酸痛也可尝试三伏灸保健治疗。
今年的三伏灸时间分别为:初伏7月18日,二伏7月28日,三伏8月7日,加强伏为8月17日。目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立医院、附一医院、福州总医院已开始接受市民电话预约。
三伏灸有什么作用
激发体内阳气,提高自身抵抗力
三伏灸到底有什么作用?是补阳气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阙庆辉主任医师认为,这是老百姓对三伏灸的片面理解。三伏灸的作用在于激发体内阳气,有利于体内寒邪向外透发,从而达到治疗各类疾病的作用。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冬季寒冷的气候对人体伤害较大,加上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患各类慢性疾病。而夏天是疾病缓解期,加上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旺盛,尤其在三伏天,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皮肤的腠理完全开泄,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去邪的效果,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冬天发病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阙庆辉介绍,康复医院集老专家多年经验配方研制出适合“三伏灸”的秘方,其药物间相互配伍,最大限度地对穴位产生刺激并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有效地祛除体内伏寒,并针对往年疗效不佳,或病情较复杂严重的患者进行辨证分析,重新选取艾灸的穴位,制定内服外治的综合治疗方案。
只“贴”不“灸”行吗
“隔姜灸”效果才好,最好坚持做三年
三伏灸需要隔姜做艾灸,然后再贴药,一次治疗需30-40分钟。很多人都嫌麻烦,希望贴药就行。
单单贴药的效果好不好呢?“只贴不灸,只能叫做‘三伏贴’,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伏灸’,疗效也会大打折扣。”省人民医院著名中医李学麟教授说,“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隔姜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隔姜灸加药贴一般需要30~40分钟,而且隔姜灸要事先准备,精选的大老姜,要切成厚度相等的姜片。隔上姜片点燃艾灸,待灸燃尽再敷贴上药,只有这样才是正规定义的三伏灸。
此外,作为慢性疾病的治疗,三伏灸一般需要坚持三个疗程,也即连续三个夏天都要按时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疗,有的医院还推出加强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目的也是巩固疗效。
冬病夏治适合哪些人?
主要针对两大疾病,阳气不足者比较适合
据了解,传统的三伏灸主要针对两大类疾病,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多,以及对其有效性的肯定,近些年增加了一些新的诊疗病种。
比如,消化系统,一些有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虚寒证表现的患者,将增加足三里、天枢等穴位的治疗;脊柱病,如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增加了加肾俞、命门穴的治疗;儿科病,如体虚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加贴足三里;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属虚寒证,也可以通过三伏灸来改善,增加三阴交足三里穴的治疗。
此外,慢性皮肤病有虚寒者,由空调、抗生素、激素引起的阳气不足者,都可以尝试通过三伏灸进行保健或治疗。李学麟教授认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施以针灸、中药、艾灸等个体化治疗,特色的脊柱督脉排灸、腹部任脉盒灸技术,治疗胃肠道疾病、关节病等,弥补了传统天灸的不足。
“老寒腿也能用天灸来治疗!”省二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吴明霞介绍,“老寒腿”是中老年人常见、难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根本原因是肾虚,诱因是风寒湿邪,发病的关键因素是淤血阻络。而天灸疗法具有温肾阳、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功。如果在三伏天给予天灸治疗,对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将起到“缓则治其本”的作用。
公益活动
据了解,为更好让市民朋友更深入了解三伏炙,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将开展两场专家讲座,详细介绍三伏灸治疗适应症、注意事项等。
第一场:7月7日(周六)上午9:30—10:00,由阙庆辉主任医师讲《三伏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场:7月14日(周六)上午9:30—10:00,蔡树河副主任医师介绍《三伏灸治疗脊柱骨关节疾病》。
讲座地点均位于福州五四路282号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楼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