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版的《爱琉璃》刚刚在内地面世。香港作家潘国灵的微博自评说:“封面的‘愛琉璃’三字,极力挽留了‘心’,算是一点细节的坚持。”
那么,当走近《愛琉璃》,寻找失落多年的“心”,“有心”的潘国灵会给予读者什么样的风景?
在微访谈中,他说,无风的湖泊是安静的。
心如琉璃质坚而易碎
@yimi幸福:爱琉璃,多么诗化的名字,琉璃乃玻璃,需要吹制,火候把握要好,在窖变过程中,把握“变”才能造就天然的琉璃,不知道潘国灵把“爱琉璃”作为书的名字,是否在表达一种追求如活水般不断变化的爱?
潘国灵:从名字说起,嗯,很好。至今每本书的名字都是自己想的。这琉璃意象应不是活水,而是碎片,跌在地上,碎裂有声,拾起时可难免会有损伤。
@大明森:那么,这本书是否适合失恋的人看?
潘国灵: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本“失恋之书”。不少文字,作者首先是写给自己,有点“字疗”作用的。恋爱的对象消失,文字于焉诞生,跌进深渊才有所洗练,或者也是一种沉溺。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本沉思爱情,将爱情与文化艺术、诗词音乐、生命交织的书。
@大头rm:对于一份等待许久才得到的爱情,应该怎样呵护?为何总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潘国灵:爱情中的不安感有很多理由,患得患失,可能是恋爱的“伏特”使然,这是必须经历也值得记取的,过了某个阶段可能就没有了。但如果长期患得患失,这不安感也可能源于恋人们始终没能走得很近,距离演化为一种焦虑。
爱如琉璃是通透也是阻隔
@读者晴:和他在一起超过10年,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独”了,不开心的事不想告诉他,开心的事也不会在第一时间迫不及待地和他分享,但我们在一起相处却很轻松、愉快——而,不再提爱,是否已不再相爱?
潘国灵:喜与忧没想到第一时间与身边人分享或分担,可能“一起”的日子太长,有些东西习惯化了。习惯化也可以是称心的,因为已适应了,比较容易。无风的湖泊是安静的。如果你“独”得安然,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可以是自足的。但如果你在乎生活伴侣同时必须是精神伴侣,那难免就有所缺失了。
@读者玉:我已婚,今年刚升了职。每天在公司拖到夜间才回家,表面上是工作忙,但我知道,自己是为了在公司能每天多见到作为同事的他。我想他是知道我喜欢他的,他没有真正向我表示过什么,但还是每天和有我在内的同事们一起吃饭、喝茶、聊天,他关心我的事。想问,这样的他,是爱我吗?
潘国灵:依你所描述,那是一种感应、想像、暧昧,朋友也可互相关心,至于爱,不可轻言。过了界线,可能就是事物的反面,未必是你所乐见的,我想。
有意地打破性别定型
@福州心理咨询师李贤圣:看了你的文章,感觉您和王家卫、王菲一样都是属于九型人格中的浪漫、悲情类的,讲究独特、感情细腻,但有时也难免由于性情孤傲而容易得罪人,如民国时的天才诗人朱湘……
潘国灵:纤细、敏感、悲观,从小如是,没得变的。这也回到我们一向的男/女分野(男:理性、阳刚;女:感性、阴柔等),我自己并不从属于这种性别定型,起码是有意识地打破。事实上,不少女性朋友说我比她们更“女性”(不是指“娘娘腔”,而是指性情、心思),写作中这界线更可进一步模糊化了。但整体来说,我是“自我”的人但不是“自我中心”(或“唯我”)的人,敏感、惶惑、坚执,但性格却是随和的。所以生活上也不太容易得罪别人,对自己则可能有点自虐,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