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助学组 实习生 张凤 郑丽 韩星 文/图
本报讯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追寻每一分钟!”昨夜,当宁德男孩吴鸿煌唱出眼里的泪花,站在福州东街口的舞台上高歌他的梦想时,在场数百位福州市民都动容了。“爱心大搜索——阳光学子圆梦之夜”昨夜点爆东街口,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在海峡影城院前广场就募捐到62647元善款。
其中5万元,由海峡影城、省演出公司等助学爱心联盟单位捐赠,已当场交到吴鸿煌等10位寒门学子手中,作为他们大一的学费。这也是2012海都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发出的第一笔助学金。其余善款将全部汇入“海都红十字公益金”,专项资助那些考了好成绩却受困于学费的同学。
学子高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考虑到多数寒门学子都是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是到福州这样的省会城市,主办方海峡影城特地在活动现场布置上下了工夫,没搞大布景大舞台,而是摆了很多沙滩椅。“希望大家来坐坐,跟孩子们聊聊,顺便做点善事。”海峡影城总经理黄星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不想让同学们太紧张。
但这群90后的寒门学子虽然贫穷,却十分大方得体。吴鸿煌和詹新惠主动提出要跟热场歌手合唱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两个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越唱越大声,到最后他们的投入甚至感染了全场,大家一起打拍子,连歌手也刻意降了调,给他们和声。
真正让在场市民感动的,是孩子们朴实无华的自我介绍。雷郑延说,自己想报军校,但填志愿时还是填了福建农林大学的茶学,因为老家乡亲们种了很多茶,经常有病虫害,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帮老乡。而屏南姑娘宋玲因考前营养不良,发挥失常,只考了537分(文科)。她的话让很多人落泪:“我知道自己的成绩让你们失望了,但请相信我,我会坚持下去的。”说完,她冲台下深鞠一躬,起身时已是满脸泪水。
台下,掌声雷动。很多人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
市民:带孩子来上“励志课”
昨晚7:15,距离“圆梦之夜”开始还有15分钟,现场的一百多个座位已经满了,还有不少路过的市民拐了进来。工作人员搬椅子请他们坐,都被婉拒了。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都是带着孩子来的。
林女士本来是带6岁的儿子来看电影的,见此情景,捐出了看电影的100块钱。“儿子说,他今晚不吃麦当劳了,把钱捐给哥哥姐姐。”林女士眼神里满是欣慰,“现在城里孩子生活太好了,都不懂得什么是吃苦。”
在钱塘小学读4年级的小宋,捐了身上仅有的50元零花钱,还留下一句话:“希望哥哥姐姐学业有成。”最难得的是那对年近七旬的老夫妇,其中吴依姆说,外孙在福大念书明年就毕业了,因为实习忙,看到报纸后特地让二老帮他来捐款。
第一次感受“山外的世界”
筹划此次“圆梦之夜”活动,除了想把学费交给寒门学子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来提前感受一下城市生活。
“城里太大了!”这就是他们对省会福州的第一个感觉。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动车,甚至第一次打的。从报社到下榻的酒店,詹新惠不管过马路还是爬天桥,总是举着那台300多元的手机到处拍。那是在宁德打工的姐姐特地让她带上的。
在海峡影城,同学们看了场电影。因为他们此前从未进过电影院。詹新惠出来偷偷告诉记者:“我睡着了。”“因为放映厅里的位置好软,比我家的床还软。”“今天坐车太累,我头一歪就睡了。”说完满脸通红。
对这10位山里的孩子来说,这一天是新奇的。昨晚11点,詹新惠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大家都在聊天,睡不着。我好憧憬大学生活。”
“每年认捐一个,捐到走不动为止”
在活动现场,记者也看到了不少熟悉的身影,其中一位是福州鼓楼区50多岁的叶先生。老叶从2009年就加入本报助学活动,这几年都是年年认捐一个寒门学子,如今已有三位寒门学子在他的帮助下,顺利地踏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老叶说,平日里,三个小孩都会时不时地给他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告知自己他们在大学的所见所闻,“还跟我说要注意身体,防止‘三高’,听着心里很暖啊!”每当寒暑假,这三个小孩都会到福州来看他,饭桌上大伙都聊得很欢,俨然跟一家人似的。
“今年我还要再认捐一个,你们可一定要给我留着!”老叶说,他要每年认捐一个,捐到走不动为止!
本报“铁杆粉丝”连年献爱心
在义拍环节,福州仙塔街的王先生带着老婆和两岁大的儿子赶来了,他用800元拍下了第一张电影卡,当走到捐款箱前,他却掏出了1000元放了进去。
王先生的妻子说,他们这几年都在关注本报的助学行动,年年都有捐钱,前几年还参加了本报寒门学子的感恩义卖活动,拍下了寒门学子的土豆。前天在报纸上看到本报专门举办的这场爱心活动后,全家便早早地赶来了,“钱也不多,多少是一份心意,希望这些孩子能顺顺利利上完大学。”
袁女士也给寒门学子捐了1000元,丈夫再三委托自己要赶到现场给孩子们捐款。袁女士说,丈夫也是出身农村,当年家里也很穷,但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厦门大学,通过打工完成了学业,如今事业有成,也希望能为孩子们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