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 “700多年前,民族英雄陈瓒和陈文龙就义后,当时的兴化人民为纪念这对叔侄,在壶公山建了一座衣冠冢。现在我们终于找到这座衣冠冢。”日前,莆田玉湖陈瓒后裔向记者反映,历经5个多月的查找,埋藏百年的陈瓒陈文龙衣冠冢和墓碑终于重见天日。本报记者立即邀请文物专家前往鉴定。
搜山数月才发现
新发现的衣冠冢位于地下一米深处,衣冠冢已残败不堪,只剩下半个墓丘,墓丘上满是青苔。一块残缺的墓碑铺放在墓前一堆红土上。
陈瓒后裔陈国章告诉记者,陈瓒和陈文龙是爱国英雄。为颂扬先祖的丰功伟绩,陈氏后人计划建造陈瓒陵园。“据《兴化府志》、《莆田县志》记载,陈瓒和陈文龙衣冠冢在壶公山,但从来没人见过,我们打算把它找出来,作为陈瓒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国章说,今年大年初一,他和族人开始上山寻墓,数月仍一无所获。6月30日,他们无意中发现一处地表明显凸起,这座传说中的衣冠冢终于破土而出。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衣冠冢前几米处,他们找到一块记载墓主人“身份”的墓碑,确定了这就是他们寻找已久的衣冠冢。
陈国章说,他们还根据祖谱记载找到了陈氏入莆第二代先祖陈贵的墓地,巧合的是,陈贵墓就在衣冠冢附近。经过连日挖掘,出土了一对2米多高的石人。
具备申报文保条件
莆田文物专家吴天鹤告诉记者,早在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就把陈瓒和陈文龙的衣冠冢列为普查对象,此次能找到衣冠冢藏物非常难得。虽然发现的是残碑,但石碑上的字很清晰。此外,从墓丘采用三合土建成、墓碑是红石,可以判断衣冠冢建造年代是元代或元代之前。但整座墓的风格却是明清时期“风”字形结构。估计是陈瓒和陈文龙就义后,当时的人们在壶公山下建造了这座简易的衣冠冢。到了明代,兴化人民又重修了衣冠冢。
“陈瓒和陈文龙是经历重要历史事件的重要历史人物,明朝史学家柯维骐在编写《宋史新编》时,特地补充了景炎年间发生在陈文龙和陈瓒身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吴天鹤说,这座衣冠冢是重要的历史实物,重修后,可以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陈国章告诉记者,壶公山将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他们已经向有关部门打报告,希望能将陈瓒陵园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陈氏后人将把这些来之不易的文物进行妥善保管,将来作为陈瓒陵园的实物载体。
□相关链接
陈瓒陈文龙叔侄两忠烈
莆田玉湖人陈文龙是宋度宗咸淳四年状元,因弹劾贾似道被罢官。宋端宗朝,被起用为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并任闽广宣抚使,监管莆田、仙游军政,倾家财募兵守兴化城,誓死不投降元军,后被元军所俘虏,悲痛气绝。
陈文龙的叔叔陈瓒承其忠烈,组织义军光复兴化府,因势孤兵败被执,终被五马分尸。牺牲时年仅45岁。陈瓒牺牲后,元兵屠城三个时辰,全城死难者3万余人,当时“血流有声”。宋朝廷追赠陈瓒为兵部侍郎,赐谥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