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1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候鸟来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候鸟来了

这些留守儿童,暑假千里迢迢来福州和父母团聚
家长们伸长脖子朝站台张望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王浩志 严万星 万庆庆 黄秋硕

每年的暑假都会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为了能够和在城市务工的父母短暂相聚,从农村来到城市,暑期过后又回到农村,他们就像候鸟一样规律地迁徙,被称为“小候鸟”。

11日晚,从重庆北开往福州的K806列车上,又有一群“小候鸟”要来和他们的父母相聚了。

即将和儿子见面,父亲情不自禁笑起来

晚上7点30分,福州火车站出站口,挤满了外来打工人员的身影,他们多是来接“小候鸟”的。不停地看着时间,伸长脖子往站台方向张望,是这群人的标准姿势。他们焦急的心情,把出站口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四川来福州打工的刘先生已等了一个小时。上午干活时,他就一直想着和儿子阿利见面的情景;下午一收工,刘先生冲进宿舍洗了个澡,饭没顾上吃,就赶往火车站。“半年多了,没见到儿子。接到儿子,就和他一起吃顿肯德基。”刘先生说。想到14岁的儿子一个人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福州,刘先生有些心疼:“没办法,卧铺票太贵了,想儿子又想得紧,只好让他一个人坐车来了。”

晚上8点10分,列车到站了,出站口的手机铃声不停地响起。“儿子,你一出来我就可以看到了。”刘先生接起电话,温柔地对儿子说。刚下火车的“小候鸟”们顾不上长途的辛苦,拎着重重的行李,加快了脚步。

她说没让父母来接,自己打的能找到

14岁的许华(化名)是个可爱的女生,父母都在福州打工。她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李,从四川坐火车来到福州。“在老家,我也是一个人生活,平时在学校寄宿。”许华说,她没让父母亲来接她,说自己打的能找到。

16岁的郑珊带着两个表妹一个妹妹从四川来福州,其中最小的只有9岁。读高一的郑珊说起话来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当主持人走过去跟她说话时,她一脸警觉。直到我们表明自己身份后,她才露出笑脸。郑珊说,平时她被寄在亲戚家,只有放暑假时,才可以见到爸爸妈妈。这一路过来要照顾妹妹们,她都不敢合眼。见到爸爸妈妈后,郑珊说她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地睡上一觉。这个小姑娘已过早地承担了大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让人心疼。

当出站口内外的两股人流交会在一起时,拥抱、问候等温馨场面感染了所有的人。

□记者手记

“二次留守”,谁来解?

采访过程中,主持人发现,这些“小候鸟”年纪都在10岁左右,或只身一人,或姐妹结伴,偶尔也有老人陪同。

他们出行安全引起关注。福州车站派出所在出站口附近设立了“小候鸟服务点”,民警们给到站的“小候鸟”们发放了印有报警求助电话的卡片,提供了免费移动电话,用于报平安或联系父母。该所程警官说,前两天,他见到一个13岁的孩子一人在广场上打转,与孩子的父亲通话后,得知他的父亲加班迟到了。

从农村到城市,对“小候鸟”和外来务工家庭而言,有喜亦有忧。喜的是分离的亲情终于有了相聚的机会;忧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不会改变,“小候鸟”们常常陷入“二次留守”,更令人担心的是“小候鸟”在城市里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民警们只能守护“小候鸟”出行的安全,而他们在福州生活期间的安全,还需要父母来守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