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练仁福/文 黄孔瑜/图
本报讯 昨日记者获悉,福州市档案馆日前在全面开展鼓岭历史档案的摸底调查和重点挖掘工作中,发现了一份70多年前的鼓岭邮局买卖契约和建筑平面图纸。图纸信息显示,邮局土地原所有权人为万国公益社。1935年,公益社将地无偿捐赠给邮政管理局。建筑平面图纸更是详细地披露了当时鼓岭邮局的设施布局。
邮局用地属无偿捐赠
1902年6月16日开办的鼓岭夏季邮局,是中国最早的邮局之一,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五个夏季邮局之一,也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今年访问美国时,讲述的那段中美民间交往佳话中最终让加德纳夫人确认“KULING”是福州鼓岭的那枚邮戳的出处。目前,鼓岭邮局也被列入鼓岭第一批历史建筑修复、重建名单。
这份珍贵卖契记载,卖主为“鼓岭万国公益社”,买家为“福建邮政管理局”,标的为邮局所在的土地所有权,立契时间为1935年8月,买卖金额则为零。
卖契合约中说,“因公益社有山地一处坐落鼓岭,该地基之上已由邮局建筑房屋一座,为鼓岭邮局局所之用,公益社愿将该地免费拨给邮局,自拨给之日起听凭邮局掌管,永远为业。”合约下方,时任鼓岭万国公益社社长及福建邮区邮务长格林费(J.A.Grunfilo,男,英国人)分别代表合约双方签字。
邮局设施已非常完善
110年过去了,鼓岭邮局仅一段石头外墙还保持当年原样,内部已被改造。这份契约最为珍贵的是附有鼓岭邮局当时的平面设计图纸。从图纸上可以看出,当时鼓岭邮局的用地面积达300平方米,建筑设施也已相当完善,入门即为“公众寄信处”,另设有“信差房”、“办公厅”、两间“局长室”和两间“厨房”、“天井”、两间公厕。图纸中也标明了邮局边上有一口公用的水井,目前这口水井仍保存了下来。
年已八旬的“福州通”陈兆奋先生告诉记者,万国公益社是鼓岭上颇为有名的历史建筑,被誉为福州最早的会所,是一个外国人俱乐部组织,它筹办了鼓岭第一所侨民医院(鼓岭卫生院前身)。
福州一文史专家也向记者表示,鼓岭邮局原来属于福州邮务总局,是由闽海关拨款1500银两建筑。抗日战争期间,福州于1941年、1944年两次沦陷,鼓岭邮局因此暂行关闭。抗战胜利后又开张,但业务不如前。在后来的发展中,邮局房子被拆除。
未来将恢复邮局功能
记者昨日在鼓岭邮局旧址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加紧重建鼓岭邮局。
福州文物部门介绍,这份珍贵档案资料他们也已掌握。“档案的时间是1935年,年代较近,与邮局早期相比,面积扩大了许多。”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说,设计单位是在参考了鼓岭邮局的一些老照片,以及包括这份档案在内的众多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设计了重建方案。
记者获悉,工程有望于下月底竣工。而且更加令人期待的是,重建后的鼓岭邮局未来也有望恢复邮局功能。以后,人们在鼓岭避暑之际,不仅能够重见鼓岭邮局,也能寄发盖有“福州鼓岭”邮戳的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