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3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账房先生60年不下岗
小区成废品站清洁工惹恼居民
2岁女童迷路 买菜大叔陪她两小时
农民要当爱迪生
节水雇主遇上费水保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账房先生60年不下岗

每天老伴买菜回来,黄依伯都要用算盘认真记账
取暖的火笼
 

N栏目主持 朱嘉怡 黄婧 实习生 雷兰英

若在冬日穿行福州各个校园,常能看到一些学生抱着各式各样可爱的充电暖手宝,要是对他们说起曾经取暖的“宠儿”——火笼,估计大多人都会一脸茫然。不过,要是说起算盘,孩子们听过,或在课本上见过,但是怎么用,估计就被难倒了,毕竟平时用的都是计算机、电脑。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两样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老物件。

1.八旬依伯买菜记账用算盘

算盘,很多人都见过,不少人还在学校学过珠算,不过现实生活中还在用的,就少之又少了。家住福州台江长寿路的黄依伯家,还保留着一副老算盘,“用了60多年了,现在记账也用它”。

“年轻时钱赚得少,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黄依伯今年83岁了,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计算都要用算盘。主持人看到,黄依伯手中的老算盘虽然有些脱漆,但因为经常用,算盘的珠子上都泛着一层乌黑的光泽。

“那时候我老伴每天买菜回来,就跟我说这个菜多少钱,那个菜多少钱。她说一个,我就在算盘上记一个。”依伯说,他打算盘打得特别快特别好,“我也就小学毕业,但是有时候乡里会来找我帮忙算点账什么的”。

“八几年的时候,流行计算器,我儿子也给我买了一个。”黄依伯说,当时儿子还耐心地教他如何使用,但他总是用不来,“还是觉得打算盘顺手”。

现在每天上午老伴买菜回来时,黄依伯还是习惯搬张小矮桌,戴上老花镜,从柜子里取出老算盘,看着购物发票、小票,打开桌上的一本泛黄的“工作手册”,开始记账。

2.夏日摇蒲扇冬日抱火笼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州各家各户在冬日里取暖都用火笼。用削的等宽的竹条,在粗陶质的、小圆碗状的陶器外,细密地编织出各种花式的小提篮。

昨日,在台江区洋中路南禅寺弄的黄先生家中,主持人见到了这种“老古董”。这是一个精心编制的火笼,因为在火笼外涂的是生漆,所以过了这么多年,仍旧油光发亮。

“以前的人衣服前襟都很宽大,火笼使用的时候就掩盖在衣服下。”黄先生说,这是家里的老人留下的。

“将烧红的木炭放在火笼里,在上面铺上一层炭灰。”黄先生说,“炭灰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还可以阻隔红炭的刺鼻烟气。铺多少炭灰就靠自己拿捏了。”

黄先生说,以前他见过爷爷奶奶在冬天出门或者闲坐时,两手覆其上,将其掩在宽大的衣襟里,置于小腹前,“看上去就像因天寒将手缩在衣襟中一样,就是走路这也是最为常见的手势之一”。

而现在正值盛夏,黄先生将这个火笼用几层塑料袋套了起来。“现在新村里没有什么人用木炭了,我和老伴住在这旧民房里,偶尔还能烧点木炭,冬天晚上看电视放在边上烤烤手,也还挺惬意的。”黄先生说。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