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3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账房先生60年不下岗
小区成废品站清洁工惹恼居民
2岁女童迷路 买菜大叔陪她两小时
农民要当爱迪生
节水雇主遇上费水保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过地,养过鱼,当过保安,后来他觉得自己有发明天赋,又改行了
农民要当爱迪生

这个“增氧器”就是潘仰文的得意发明
 

N栏目主持 廖庆升 实习生 练雅男

一个螺丝接头,一根长约30厘米的管线,这样一件奇怪的东西,福州闽侯上街的农民潘仰文称,这是他的“重大发明”。

“这就是增氧器。”45岁的老潘说,别看它外表不起眼,铜线管里头有一个负压装置,只要水流过管线,就能将更多的空气带进水里。

见主持人还是有疑虑,他拆下热水器喷头,接上他的增氧器,打开开关,洗手池里的水果然不断冒泡。“这可是申请过专利的。”他得意地向主持人展示了由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养鱼遇巨亏方知科技重要

老潘说,2004年,他觉得种地赚不上钱,决定养鱼,于是承包了10亩村里的河道,借了一些钱准备大干一场。可没养多久,一场大雨,从上游带来了不少水浮莲,这让他很受伤。由于水浮莲繁殖太快,导致他承包的鱼塘缺氧,出现大面积死亡。“干了两年,一分钱没赚到,还多欠了五六万外债。”为了糊口和还债,2007年初,他到城里当了个夜班保安。

每次下班后,他就忍不住想东山再起,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出现?“增加氧气是关键,现在大部分养鱼人用的是电动增氧机,电费吃不消。”他买了一些书,开始自己捣鼓研究个增氧设备,左折腾,右折腾,花去了几乎所有空余时间和不少工资,终于在2009年底,造出了个增氧器,“小型的成本50多元钱,大型的也就百来元钱,不用电,划算”。他将这个发明拿给继续承包鱼塘的叔叔用,“效果还不赖”。

这下他坐不住了,觉得自己有发明天分,一边为自己申请专利,一边又开始捣鼓起其他发明,没多久,吸痰器、多用弹簧挂钩等不断出现在他“成功发明”的名单里。

一堆发明无人理科学家梦动摇了

老潘说,看着不断增加的专利书,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农民版的“爱迪生”,“我不应该只是个农民,应该通过发明改变世界”。

不过,想做个农民版“爱迪生”的老潘发现自己越来越尴尬,虽然这些发明都获得了专利,原以为借此就能还上债务,可这些发明要转化成钱,实在太难了。他为此找过不少厂商,希望对方能买下他的专利,但始终没有哪个商家表现出兴趣。

“国家不是鼓励创新吗?为何我一个农民做这些事情就这么难呢?”面对一堆不仅不能带来利益,还要每年上交专利证书费的发明,老潘开始有些动摇:是继续进行自己的发明,还是连保安的工作都放弃,回家彻底当个农民算了?

感谢庄先生提供新闻线索,奖励5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