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包华 文/图
本报讯 上周三(7月18日),是今夏三伏的初伏,很多市民前往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国医堂、附一医院、福州总医院等接受“冬病夏治”的三伏灸治疗。
据了解,三伏灸期间,各家医院都作了充分准备,省二院还将男宾、女宾、儿童分区治疗,并派出数名保安“唱号”,病人虽多但秩序井然。一些医院还推出特色治疗,做到个性化治疗。比如,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膝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省二院针灸科推出了膝关节天灸治疗,深受老年患者欢迎;省人民医院传统内科推出的督脉排灸,可以综合对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颈肩腰腿痛、女性痛经等多种疾患,特别受白领阶层和中老年人青睐;针对儿童耐受性较差的情况,医院还采取了穴位用姜刮擦后直接贴药的方式,也吸引了不少小患者。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相应穴位都要敷贴药饼。由于药饼由姜汁配制,有一定的刺激性,被贴的皮肤会潮红、灼热,瘙痒,有的还会起水泡。专家解释说,这是药饼起作用的结果,大家不需要太担心。皮肤敏感者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皮肤红肿瘙痒是药物起效一般三四天就会自动消退
省二院针灸科吴明霞主任说,三伏灸也称“发泡灸”,有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贴药部位出现小水泡,大多数人在三天之内就消退了。这是正常现象,这说明药物正在起效,一般两至三天让药物自然吸收后就会消退。个别病人皮肤嫩,或者对药物敏感,会有烫伤疼痛、瘙痒的感觉,持续时间会比大多数人长,小部分人对皮肤的灼热、瘙痒的疼痛忍受不了,需要到医院就诊。
中伏末伏后,起泡可能更严重可涂抹茶油或皮肤外用药膏
省人民医院传统中医病房的闫超医生也说,三伏灸的药物对皮肤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每个人对药物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人皮肤娇嫩,对药物反应敏感,就会使用药部位的皮肤反应时间延长,特别是到中伏、末伏时,由于身体的同一部位多次贴药,反应更为激烈,水泡更多,灼热痛痒的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
建议皮肤敏感者,每次贴药的时间不要太长,1小时即可。可在红肿处抹茶油等植物油(茶油里泡消炎下火金银花效果更佳),或者涂抹有消炎止痒的皮肤外用药膏,如绿药膏和湿润烧伤膏等。还要避免水泡破损,防止感染,不要压迫和抓挠,洗澡时不要摩擦,也不要用刺激性的沐浴露擦洗,用清水洗就可以了。如果水泡破了,可用碘酒消毒,涂抹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皮肤不受感染。水泡特别严重的,就要及时上医院,让医生帮忙处理。
贴灸期间要忌口少吃生冷海鲜
一些患者为巩固疗效,可能会尽量把三伏灸贴得久一些。专家表示,三伏灸的前两帖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因为大部分人贴4小时皮肤就会起泡,如果水泡没好,就不能进行下一伏治疗。
此外,不管成人还是小孩,贴完三伏灸后都要忌口,少吃海鲜等易“发”的食物。一般贴药后三四天内,尽量清淡饮食,少吃高油脂食物。因为,一旦贴完后吃多了高热高油脂食品,反而更容易上火,一些孩子会因此出现扁桃体发炎、感冒、发烧等症状。
另外要提醒的是,7月28日、8月7日、8月17日分别是中伏、末伏和加强伏,有做三伏灸的市民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