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出生日那天的海都报
同龄贫困学生 我们帮你圆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都小记者夏令营进入第二天,小记者们边学习理论知识,边通过实战磨炼自己,还有小记者特别幸运
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出生日那天的海都报

小记者在北峰一个夏令营基地采访
小记者不怕脏不怕累,踩着又脏又臭的渣土采访
小记者在北江滨游艇码头采访
 

N本报记者 李建芳 李薇 何旌 王浩志 实习生 王岚 张焕香 陈聪 林亮 张灏 文/图

本报讯 昨天是海都小记者夏令营的第二天,小记者们继续通过实战采访磨炼自己,采写功力见长,渐渐进入自己的角色。下午的讲座上,报业生产线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他们还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三份1997年9月海都报创刊时期的珍藏版报纸,其中一份还是从没发行过的内测版。

除了正常的夏令营活动,在小记者林薇拉的提议下,15名小记者还策划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公益行动,他们将借助小记者夏令营这个平台组织义卖活动,帮助闽清一位贫困同龄人。对于这次公益行动,小记者们非常热心。如果您有适合海都小记者开展义卖活动的场地,或者能提供其他帮助,欢迎与本报联系(电话:968111)。

【讲座】报业生产线让小记者大开眼界

“海都报是怎么创刊的?”“海都报上发一条广告要经过哪些工序?”昨日下午,海峡都市报社副社长林华、海都报电子网络部主任郭宇,给小记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传媒课。他们向小记者们介绍了海都报上一则广告从创意诞生到见报经过的工序,以及海都报新闻线索搜集、采编、排版、传输、印刷、发行等生产环节。

这些知识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互动环节,小记者们踊跃提问:“为什么周末的报纸版面比平常少?”“海都报能不能全彩印刷?”“报纸除了传播信息,在其他领域,还能发挥什么作用?”……林华与郭宇耐心解答了小记者们的问题,每个提问的小记者都获得了一份小礼物。

这堂传媒产业课的高潮在最后——林华副社长拿出三份1997年9月海都报创刊时期出版的珍藏版报纸,要当作小礼物送给小记者们。

谁是幸运儿呢?最终,出生于1997年9月24日的王子琦,获得了当天出版的海都报;出生于1997年9月23日的陈滢,也得到了1997年9月26日出版的海都报。而最珍贵的一份报纸——1997年9月8日出版、没有公开发行仅作内测用的海都报,由小记者郑溢慈获得,理由是她在提问环节的出色表现。

【实战】小记者学会控制情绪

坐上海都报的“巡街”新闻采访车,小记者D组成员温若兰、金博闻昨天一大早就跟着本报记者,出门寻找线索。半小时后,记者们到了第一个新闻现场——闽江公园北园,该公园一处保安亭占用了老人们的休闲活动场所,老人们一怒之下砸了保安亭。听了老人们的讲述,金博闻难掩心中的怒气,温若兰也愤愤不平。

本报记者马上“纠正”了小记者们的不满情绪,告诉他们,做记者不仅要多调查,更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理性、客观地看待新闻事件。老师的一席话,让金博闻、温若兰感触颇深:“正义感固然重要,但同情弱势群体、先入为主的观念,会让记者在采访时失去理性思考的空间。”

小记者采写功力见长

看着几辆大卡车慢慢向河里倾倒渣土,摄影小记者郑溢慈、李炎峻一脚踩到渣土堆里猛按快门,捕捉难得的新闻瞬间……“两个小记者拍摄水平今天提高不少。”昨天,摄影记者王浩志夸奖两位小记者都进步了——不仅吃苦耐劳,也渐渐能在照片里找到新闻的感觉。

“孩子们更善于观察,懂得提问了。”B组小记者成员洪若璇、郑晓今、陈可笛三人,也得到了社区新闻部记者苏燕梅的肯定。昨天,这组小记者到台江区苍霞新城“中途之家”采访了刑满释放人员陈某,小记者们提的问题都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采访的功力提高了,他们慢慢进入角色了。

大学教授盛赞小记者活动

昨日上午,A组小记者刘凯明、王子琦跟随本报记者,到福州一中采访“数学之星”夏令营。当记者采访南京大学教授苏维宜时,苏教授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名小记者。

得知小记者与海都报同龄,受海都报之邀,体验记者生活时,苏教授对海都报的这场活动大为赞许。她说,对很多职业的兴趣都要从小培养,就记者这一职业来说,初中毕业生的年龄刚刚好,可以让他们接触社会、增加阅历。“你们海都报很有长远眼光,他们可能会因此而向往成为一名记者,并在今后为此而努力。”苏教授还勉励两名小记者好好体验、学习。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