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见习记者 陈小芳 本报记者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每年5月份至9月份,都属于工作的高温季节,我省有明文规定,对夏季高温劳作者给予每人每天8元~10元的津贴。记者了解到,对高温补贴很多市民都是一知半解,并不知其具体的发放标准。昨日,记者走访了莆田市区两个工地,工人都称并没有在工地领到所谓的高温补贴。
百名工人无一人领到高温补贴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莆田市荔城大道的一处工地。一名工人正将一条大约5米的钢管放在肩膀上扛到角落,因为太热,该工人裸着上身,皮肤被晒得通红。他告诉记者,自己姓彭,是江西人,2个月前到该工地工作。记者问及高温补贴一事,他说,自己从来不知道原来高温劳作是有补贴的。自己的工种在工地属于中工,每天的工资是220元。当时5月份来工地签劳动合同时,负责人也没有和自己提过夏季每月会有额外的高温津贴。彭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工地有近100个工人,没有一个人领到高温补贴。
今年六十来岁的周先生是该工地上负责看管木板的工人。他告诉记者,别说是金额补贴,哪怕是菊花茶和绿豆汤这样的消暑食物都不见踪影,自己之前在别的工地上工作时,每天还能分到菊花茶。当时在工地签署劳动合同时,合同内容上也没有关于高温补贴的条文。
随后,记者来到文献路上的一家工地,工地上一名姓翁的工人告诉记者,自己做的工种是打桩,每月5000元的工资,全年每个月都是这样,并没有说夏季工资有所补贴。
自称发高温补贴但工地方未能出具材料
记者来到荔城大道的工地方办公室,里面的一名年轻男子告诉记者,该工地的承包公司是建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己是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在驻守在工地上。该男子告诉记者,对于高温补贴,公司一直都十分重视,并且有明文材料规定,每人每月补贴150元,除去开水供应外,工地每天还给工人分发菊花泡茶,熬制绿豆汤放在茶水间供大家消暑。
按该男子的指引,记者来到茶水间。记者观察到,茶水间里只有一个开水供应机,旁边的洗手盆已近破裂,地上有许多垃圾和积水,该男子所说的菊花和绿豆汤丝毫不见踪影。当记者问及单位的高温补贴规定材料是否在办公室时,该男子称,因为上级领导今天来视察,所以材料被拿走了。
不发高温补贴部门无处罚措施
莆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全市的高温补贴规定都是按照省里的标准来制定的,每年5月至9月发放,每人每天8~10元的补贴。补贴分为户内和户外,现在户内一般都使用空调降温,所以一般不分发补贴。对于户外的情况,如果露天劳作温度在35℃以上,有与员工确认劳动关系的单位必须依照规定发放高温补贴。补贴监察工作由市人社局监察支队负责。
市人社局监察支队的林先生向记者介绍,他们会对各单位进行不定期的高温补贴监察,其中工地是重要的监察对象。但目前没有明确的奖罚措施,如果监察到某单位没有发放高温补贴,也只是口头上警告,督促其尽快补发高温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