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
全球瞩目的伦敦奥运会今日揭开神秘的面纱。在A股的历程中,市场共计经历了5届夏季奥运会,遗憾的是,这5届奥运会的时间段内,A股市场有4次都是下跌的。业内戏称,奥运开幕宛如“魔咒”来袭。在市场资金积极寻找突破口的当下,奥运概念股的“魔咒”会又一次延续吗?
全球经济放缓
今年伦敦奥运开幕后的市场会是怎么样?无人能知晓答案,所有数据都指向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放缓,企业盈利岌岌可危,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比2008年年底更加保守,且刻意规避风险资产。为了寻求资金避险天堂,投资者疯狂砸钱购买德国债券和美国债券。
最近,德国标售50亿欧元的两年期国库券,平均收益率为负0.06%,这意味着投资者愿意贴钱获得借钱给德国的权利。此外,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触及1.126%的历史新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一度跌至1.406%,再创历史新低。
投资者疯狂逃离的背后,显示着政府宽松政策(QE)越来越有心无力。在经历过多轮刺激之后,全球经济基本面却在明显恶化,甚至是过去4年来最糟。美联储采取的各项措施,如2008年年底的QE,2010年8月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以及2011年9月的扭转操作,对市场和信心都算正面,但效益却逐次递减。
中国市场在2008年年底出台4万亿之后,国内经济却在3年后面临进一步放缓的打击。低于预期的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和钢铁、煤炭、航运、造船等多个行业的低迷,使得悲观者越来越多,A股市场更是创下3年多以来的新低,跌破2132点。
A股“魔咒”提前上演
追随全球股市回升,A股市场昨日小幅收高,上证指数收市报2128.76点,上涨0.13%。中国工业企业上半年利润降幅收窄,舒缓了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保险、医药、稀土永磁等板块跌幅居前,但煤炭、动漫、互联网、银行板块表现强势。
截至周五收市,上证指数本周累计下跌1.84%,为连续第六周下跌,深证成指则累计下跌2.64%。圣火“魔咒”似乎提前上演。
全球经济都不令人乐观,但是市场是否真的能重演2008年奥运会后的一幕,无人知晓。因为投资市场往往看法空前一致的时候,市场却会反着来。只是需要问一句,当前是最坏的时候吗?
2008年奥运开幕当天A股大跌4.47%
体育赛事对于A股的影响,在弱势中尤为显著。统计显示,2000年至2011年每逢世界杯、奥运会、欧洲杯和亚运会四大赛事举办的12个月份之间,上涨月份仅仅4个,而下跌的月份有8个,下跌比例为66%。
各大体育魔咒中,尤以奥运魔咒最为有名。上一届奥运会期间,A股大幅下跌至今令人难忘。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日上证指数就大跌4.47%,此后股指一路大幅向下,一个月后的9月18日,已经跌破了1900点关口。
而目前的经济形势,比2008年更加恶劣,本次奥运魔咒会否与经济向下形成对A股的双杀,谜底很快也将揭晓。
奥运概念股还有戏吗?
不过,虽然头顶“魔咒”之名,但奥运的到来,多多少少还是会在A股市场掀起风浪。
比如表现到极致的2008年奥运,涉及的奥运概念股早在2007年就已经展开炒作,尤其是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期间,中体产业(600158)、北京旅游(000802)、首商股份(600723)、全聚德(002186)等龙头股均遭到市场的持续爆炒。
但当股民对2008年奥运行情满怀期待时,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日,上证指数暴跌4.47%,奥运概念股炒作出现集体退潮。
有了前车之鉴,对于奥运概念股,截至目前,券商只有4篇关于奥运主题的研报,似乎券商的关注也随着今年大盘的步步走跌,变得漫不经心。
但市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从盘面上看,虽然涉及本届奥运会的个股不比2008年多,但并不乏活跃的迹象。
比如乐视网(300104),这只为“宅”在家里看奥运的看客提供服务的新媒体品种,近期走势特立独行,不在大盘左右范围之内。
观点碰撞
“仍处探底筑底过程。”
——7月26日,上证指数收盘首次跌破2132点,报收2126点,下跌0.48%。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盘下跌的同时,部分杠杆指基却逆市上扬,如7月26日中证500指数下跌了0.89%,而杠杆指基信诚500B却逆市上涨0.52%。对此,同时兼任信诚中证500指数分级和信诚沪深300指数分级的基金经理吴雅楠表示,杠杆指基逆市上涨现象也在去年9月底出现过,“杠杆指基一般都会放大指数的涨跌,很少有涨跌幅与跟踪指数完全背离的情况。杠杆指基近日的表现体现出有资金对后市看法乐观,期望通过杠杆指基博取反弹收益。从中期角度来看,A股正处在探底筑底的过程中,下跌的空间较为有限。”
“下半年机会存在于大消费行业。”
——随着上半年债市一路走牛,进入7月份,债市的收益率已经有所下降,信用债的信用利差逐渐缩小,“债市已到牛尾巴”的警报也开始拉响。不过,民生加银投资部副总监乐瑞祺认为,下半年债市仍将温和上涨,而股市则尚无明显积极的信号刺激全面上涨,投资者应适当投资,“适当的”机会存在于大消费行业,如食品饮料、服装、医药、旅游等。另一些机会存在于非银行金融板块,例如保险和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