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档案
7月25日,15名小记者到闽清桔林乡,走访了四名家庭贫困的初中生。7月28日下午,小记者们在福州宝龙城市广场为四名贫困孩子举行义卖活动,这个下午,他们共筹集善款3633.6元。
N本报记者 李建芳
本报讯 15名海都小记者和他们的朋友、同学,走上街头,义卖海都报、义卖自己的书画作品。义卖现场,小记者家长来了,陌生的读者来了,年龄相仿的学弟学妹们来了,他们来支持小记者义卖活动,有的大价钱买走一样小物品,有的直接丢下爱心钱就走……短短三个多小时的义卖活动,让小记者们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也收获了内心的成长。
关键词:爱心热心“小画家”送来好几幅“大作”
“我替我的侄儿送几幅书画作品来义卖。”义卖现场,一位市民匆匆留下几幅老虎画作就准备离开。记者追问之后才得知,这位市民是替自己的侄儿送画来的,希望能被好心人士买走后,所得款项能捐给贫困学生。
这位陈姓市民说,侄儿名叫陈能海,是福州一所民办普高的高一学生,平时特别喜欢画老虎,这次看到海都报小记者组织了爱心义卖活动,就托姑姑送来了几幅作品。
在义卖现场,有不少市民、学生慕名而来,他们送来书画作品或物品,无偿提供给小记者义卖。时代中学的准初一学生傅骁海带来了外婆的画;格致中学的准高一学生潘信诚、林铿、郑丽珩、徐敏捷等同学,也纷纷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和书籍,提供给小记者义卖;还有不肯留下姓名的市民带来了崭新的学习用品……
编外“小记者”义卖大展身手
报名“海都小记者”,但面试时却不幸没有选中的程孚同学,面试时就和最后被选上的金博闻成为了好朋友。他从金博闻那里听说要组织义卖活动,就主动请缨,也要加入义卖队伍中来。“我爸妈也说,这个活动这么有意义,让我一定要参加。”程孚告诉记者。义卖那天,程孚特别卖力,而他的义卖“成绩”也特别高。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小记者们一起帮助贫困学生,这让程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在义卖现场,不少市民被小记者的义举所感动,他们纷纷购买小记者的作品、礼物或海都报,1块钱、5块钱、10块钱、100块钱……捐款箱里塞满了市民暖暖的爱心。
关键词:成长义卖报纸被拒也是挫折教育
这次义卖活动,很多小记者是第一次走上街头义卖。虽然这是一次义卖,所得款项要捐给贫困学生,但小记者还是要厚起脸皮向不认识的市民推销这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这个过程却让有的脸皮薄的小记者一开始感到为难。
“有的市民很有爱心,有的市民也嫌我们烦。”小记者金博闻说起自己义卖海都报的情景,也颇感无奈。小记者郑溢慈也感叹,有的市民非常不耐烦地“驱赶”自己时,让她有一种挫败感。
事后总结时,小记者们说,这就是社会百态,虽然自己还是一名中学生,但能通过这样一次体验来提早接触社会,非常有价值。
体会家长挣钱不易
“这是我第一次卖报,给我的感觉是工作太辛苦了。”小记者马欣辰在三个多小时的义卖活动中,他抱着海都报几乎逛遍整个宝龙城市广场,就是为了多卖掉几份海都报。
这样的经历,让他感叹:“咱爸咱妈挣来的钱不容易,今后我们还得要省着点花。”这句话让很多小记者深有感触,平时都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钱,当自己第一次到街头自己学着赚钱时,才发现赚钱是多么不容易。
马欣辰还说,这次义卖经历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实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而小记者在义卖的同时,自己也慷慨解囊,掏钱买了队友们的作品和礼物。
□观点
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摘自小记者郑晓今体验日志)
这次义卖,才第一次品尝到了人间百态。有对我们置之不理的冷漠人,也有对我们观望评论的市井人;有想加入我们的热心人,有得了甜头觉得理所应当的人,有自己生活明明那么节俭却因为爱心而出手大方的人……我们也是辛苦地在一会儿天晴太阳热辣一会儿下雨的天气里坚持着、奔走着。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一弯彩虹,在雨过天晴的时候骤然爬上了天空。那是老天爷在对我们的行为表示赞赏与肯定吗?我相信大家都很开心。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