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娱乐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内影评人“潜规则” 开口闭口只认钱
郭靖黄蓉成襄阳文化名片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影评人“潜规则” 开口闭口只认钱

 

N南都 宗禾

本报讯 在5月份结束的上海电影节有这么一个段子:在电影节期间举行的“独立影评人”论坛中,当主持人就“中国有没有独立影评人这一概念”向观众求证时,有人回应:“国内只有拿红包的影评人!”让现场气氛陷入尴尬。“中国稿费标准太低,如果影评人不收红包,必定饿死。”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愿意现身说法的影评人获悉。反观好莱坞,除了以新闻服务为主的媒体影评人,还有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院派影评人。影评人的声音,为好莱坞电影工业良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收入

行情1000元最高6000元

其实,影评人收红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几乎包揽南方系报刊影评写作的著名影评人T先生对此的说法是:“引进的好莱坞大片是不会给影评人红包的,国产影片也不是每一部都给红包,数额从早期一次300元或500元,到现在的1000元一份,也有遇到一次给2000元或5000元的,不过这种片子不多,一年能遇到一两次就不错了。”

从媒体人转行成为资深电影宣传的F先生算过这么一笔账:“每次接受国产片的宣传,片商都要求我们请影评人来助阵,并且他们心中有固定的影评人排位,有一份必请的名单。原来片方还要求影评人在同档期的片子范畴只准写自己的片子,现在也都无所谓了。以北京为例,活跃的有影响力的影评人最多不超过20位,而并不是每一位都有资格拿到1000元的红包,就算请20位影评人,每位都是1000元的费用,也就是两万。”业内人士W小姐透露:“2010年电影《孔子》宣传时,出于对主流媒体一定会猛批该片的了解,非常在意收买影评人,为此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影评人试片,请来了10个人左右吧,给出了高达6000元1份的红包。杨子出品的《白蛇传说》也是,给影评人的红包是5000元1份。”

作用

影响导演?形式>内容

有这么一个段子,据说当时张艺谋在拍《红高粱》,拿给郑洞天、倪震两位老师看,结果被臭骂一顿,骂得张艺谋都不敢抬头说话,没想到张艺谋把《红高粱》送到国外电影节参展,却遍地开花,两位前辈傻眼了。尽管所有除了投资方以外的从业者都知道中国式影评人存在可能是形式大于内容,但是影评人依旧拿着红包,活得很好。多数受访者并不心虚,因为这是低稿酬导致的行规。实际上,就连一些官方的电影节也越发重视影评人的声音,一向抠门的上海电影节主办方,今年破例包机票、包食宿请来一批影评人南下过节,原因是历年的上海电影节老被影评人骂。

影响票房?几乎为零!

究竟有多少观众是看了电影网站上相关影评才走进电影院的?记者在广州和北京4家具有代表性的影院抽样调查显示,完全无视影评人的观众分别为67%、63%、60%和44%,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影评能左右他们看片选择的,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资深电影宣传F先生的态度是:“作为电影宣传方,在有限的电影宣传资金内,我个人认为请影评人写好话推荐影片根本促进不了票房,我不会主动向片商申请请影评人写稿的费用,除非我想在中间环节讹一笔。”

转型

外包影片宣传

在这行经过摸爬滚打的影评人也很能看清自己的地位,而且本身影评人就积累了很多片商的资源,部分影评人直接承担起外包影片在豆瓣网、时光网的评论的活。和片商谈好一笔钱,商讨好这笔钱达到什么样的影片宣传效果,随即召集一批写手约稿,分配好任务。T先生不忌讳地说:“目前尚未下档的某国内一线导演的影片在豆瓣网的影评就是我做的,这2000多篇长影评发布在网站之前,都在电影宣传方那过了一遍审,包括导演也审。当然也不全都说好,要不就成水军了,自《关云长》水军事件后,没人再犯傻了,我们写批评都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批评也是炒作的一种。”影评人R先生也表示:“比如《画皮2》,怎么办?我看完《画皮2》也不说它好还是不好,主要就围绕一句针对15~25岁女观众,这部片会很卖座。”

当编剧或制片

另外还有些影评人转行做更赚钱的事,比如一些北上而来的影评人经过在京城两三年的打拼,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并掌握了一些电影人资源后,成为电影编剧并不是太难的事。于是,一个更奇妙的怪圈形成了——影评人参与编剧、制作的电影。G先生的观点是:“你看现在上某些节目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挂着影评人的头衔,影评人能怎么办?破罐子破摔还是充耳不闻?转行吧,转行干吗?已经脱不了这个圈子了,不如进军一个更容易被骂的范畴,当编剧吧。”

开口封口费

一线影评人:

稿酬4000元封口费5000元以上

二线影评人:

稿酬1000元封口费2000元左右

三线影评人:

稿酬400元封口费600元左右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