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些“三角”地名有故事
说好的干股能要回股权吗
自来水管摇晃发异响
原来是树舌
□这事帮你问
□锄报台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角井 三角池 三角埕
这些“三角”地名有故事

 

N栏目主持 黄婧 朱嘉怡 实习生 雷兰英

“三角井、三角池、三角埕……这些地方都叫三角,这是为什么呢?”昨日,福州市民吴女士致电主持人说,最近她乘坐公交车时,发现公交站牌上有三个地点十分相似,都有“三角”两个字,它们都有什么来历,是否有关联?

带着读者的疑问,主持人请教了福州民俗专家陈德仁。原来这些“三角”虽无关联,但背后有故事。

“三角井位于福州鼓楼区,因为从前在北大路和西湖宾馆之间的路口有一口三眼古井,三个井眼的排列形状是三角形,就得了这个名字。”陈德仁说,在古代,三眼井是十分科学的设计,方便而且不占地。“古代的三角井,曾经是个农产品市场,远近农民都会把农产品带来售卖,再带回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陈德仁说,无论是食用还是盥洗,这口三眼井在这一带居民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过,随着道路的拓宽,这口井已被填平了。

三角池位于晋安区塔头路一带。“这里过去是福州的北门兜。”陈德仁说,古代福州是个水城,内河众多,有村的地方就有池塘,基本上用来养鱼,到了年关,池塘里的收获就成了全村人的福利。“过去这里有个很大的鱼池,叫三角池,这个地方就用三角池来命名。”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池塘已经消失不见,基本被填平了。

至于“三角埕”,陈德仁说,“埕”是空地的意思,三角埕就是指一块三角形的空地。“远在仓山区城门镇的三角埕附近曾经有三个自然村落,在三个村落之间有一块很大的土地,为三个村共有,多半作为三个村村民的耕地,剩下的一部分是三个村的公共空地。”陈德仁说,正因为三个村落中的这块共有土地是三角形的,这地方后来就叫作“三角埕”了。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