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6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慢下来,慢慢读
名可名,非常名
在铜盘河与晋安河之间
生得其所的大樟树与老榕树
妹妹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征文
慢下来,慢慢读

 

本周,最早收到的是何侃老师给“草木”栏目的投稿。令人感动的是他文字中对鼓屏路那排樟树的挂念:是啊,它们都还好吗?它们在哪里呢?城里的树木,是城里人们的心灵依伴,是眼睛休憩的归处。它们是不是古树名木并不要紧,时间久了,就和我们有了亲缘。人与自然之间的善意,请从这些草木开始。所以,请给它留个影,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事。

第二篇收到的是“我的福州地图”的稿件,剧透下,这篇稿件也不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写的。很奇怪,能把感受写出来的都是“福州客”。福州人反而“在乡情怯”,说“我怕我写得没有文采”。可是,你要知道,你对这个城市怀有的深情,就是你的文采。

这个题目并不难写,在福州,你的生活起点是哪里?后来,你又曾经在福州的哪些地方落脚?你的生活,正走向福州地图上的哪个经纬?这是所有福州人和福州客的“城市总结”,无论你身在福州多少年,都给自己留一笔记录。

接着收到的是“读报”稿件。写这样的历史稿件,要做极其踏实的功课,单是查找大量资料,就叫作者白了少年头。当作者交出稿件,问,能不能推迟一次,放到下周发?我想,是啊,我们急什么呢?为什么要不停地匆忙地追寻各式各样的结论和结果,却不能等一等心灵的脚步?我决定下周再给大家看这篇关于民国时期党争的叙述。

读者许先生将“至亲”栏目的稿件发到邮箱,但又犹豫不决地留言:“蛮长的,超过你们的字数要求了。不行就算了。”我告诉他,请发个电话给我,周末我们找个时间仔细讨论下您的稿件。这也是对大家说的,投稿时,别忘了发来您的电话、地址、姓名,每一篇上版的稿件,我都会和大家好好商量、修改、打磨。这里没有任何名人写稿编稿,我会和你一样,认真对待你用心写就的文字。

慢下来,慢慢读,慢慢写。

——编者

投稿邮箱 wenhua@hxdsb.com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