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6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慢下来,慢慢读
名可名,非常名
在铜盘河与晋安河之间
生得其所的大樟树与老榕树
妹妹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福州地图
在铜盘河与晋安河之间

 

N燕子

我总要回头看看父子俩的背影,弱者在这世界能够被安顿好,让人心里格外的温暖与熨帖。

1995年夏天,我大学毕业到福州,工作单位在西湖对面,集体宿舍在屏西一带,用如今时髦的话说,叫“西湖左海生活圈”。那时的屏西路不到现在一半宽,一侧就是无遮无拦的铜盘河,比现在还臭。自行车是那时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在你拥我挤的上班路上,或是在黑咕隆咚的下班路上,间或就有人,特别是女“骑(自行车)士”掉进臭气熏天的铜盘河,在面无表情的人群中激起一场小小的波澜。

2002年前后,“商品房”、“新楼盘”这些名词开始冲击福州人,被挟裹着,我们买下了城东晋安河附近的一处商品房,并于2004年初入住。晋安河琯尾街一带是外来人口的聚集地,入夜,沿河一带,烧烤煎煮大排档的红帐篷搭起来了,应有尽有的小商品地摊摆开来了,敲锣打鼓的中老年秧歌扭起来了,夹杂着套圈、拳击、射气球古怪的电子招揽声,整个河畔宛若一个巨大的廉价嘉年华。

我最爱的,还是晋安河的早市,你能想到的食品都能买到,价格且和摊主一样可爱:永远比别人领先一步卖应季水果的自信爆棚的“水果超人”,生意最好但不论多忙总是笑脸迎人的手脚麻利的“豆腐西施”,总是站在摊子前用醇润的男中音说着一成不变的“蛋咧蛋咧”招徕顾客的“蛋蛋大叔”,还有把熟睡的婴儿连同婴儿床一起搬到早市摆摊卖蔬菜的小夫妻俩……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中,你会被他们带动着,努力有尊严地过日子。

2010年,我又兜回了“西湖左海生活圈”,这次是住在西湖附近,工作在屏西一带。西湖的木栈道建起来了,铜盘河尽管还臭着,但屏西路宽敞了,护栏围起来了,落水事件成为遥远的历史。我呢,成为彻底的步行族,笃定地看一路的风景:总是提着豆浆包子做早点的小白领,不多不少每天只卖一箱自制黄米糕的大婶,一身劲装、背着剑晨练的老者,挨个翻找垃圾箱的拾荒老太……每次遇见患自闭症的少年和他那永远陪着的父亲,我总要回头看看父子俩的背影,弱者在这世界能够被安顿好,让人心里格外的温暖与熨帖。

也许,对这些熟悉的陌生人而言,我也是他们行路途中的一处有趣:时间宽裕的时候闲庭信步,快要迟到的时候大步流星,关键的时候奋力跑上几步。活着,大抵就是如此罢。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