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盛翔
近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将制售假药犯罪作为首要目标,指挥3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统一收网行动,缴获各类假冒伪劣药品2.05亿片,商标标志、药盒、说明书等包材1400多万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多名。(8月6日《北京晨报》)
毋庸讳言,制售假药是名副其实的谋财害命。例如报道说,不法分子用生理盐水灌装生产假冒狂犬疫苗,加入镇静、致幻等有毒有害成分,让患者误以为产生疗效……凡此种种,手段极其卑劣,危害极其巨大,堪称丧尽天良。所以,公安部的这次行动获得舆论一致叫好,网友说早该重拳出击,让制售假药分子得以严惩。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次行动就缴获2亿片假药的打假成绩背后,绝非“一日之寒”,很多地方假药泛滥并非都是在非常隐蔽的地下悄悄进行的,监管部门绝非毫不知情。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职业药品打假人与售卖假药的药店的“私了协议”上,竟有作为见证者的当地药监部门的公章——一次行动就缴获2亿片假药,这何尝不是监管部门的渎职证明?
如果药监部门真正履行法定职责,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假药犯罪也许就不会如此泛滥。反之,当假药可以在正规药店公开销售,高价收购药盒可以在医院公开进行,此情此景,监管部门除了漠视还是漠视,暴利驱动下的假药犯罪焉能不异常猖獗?
舆论纷纷呼吁,要从根源上遏制假药犯罪,就必须严刑峻法,像打击贩毒一样打击假药犯罪。但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同样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重视打击假药犯罪,不让假药犯罪享受贩毒的利润却没有被查处的风险。
有一个问题不得不继续追问:还有多少假药在肆虐,在招摇上市?还有多少地方的职能部门在“尸位素餐”?